爲何太魯閣出軌?他舉NASA事件:臺灣「不用負責任制度」造成問題

▲408次太魯閣號出軌事件,造成多人傷亡。(圖/記者陳煥丞攝)

記者老嘉郡/綜合報導

臺鐵408次太魯閣號2日在花蓮發生出軌事故,造成多人傷亡,司機袁淳修也因此殉職。粉絲專頁外國倫看臺灣」用2起NASA太空梭爆炸事件爲例,指出臺灣的交通問題其實是結構性造成的問題,不合理的交通設計造成的傷亡,卻都不用負責、沒有懲罰,當然會不斷出人命,「除非臺灣人願意面對系統性的問題,否則臺灣的交通永遠不會安全」。

「外國倫看臺灣」文中表示,1986年挑戰者號太空梭號發射的前一晚,曾有5名人員試圖阻止發射計劃、但遭到主管拒絕,隔天挑戰者號太空梭爆炸、7名機組人員全數罹難,也讓NASA的太空梭計劃停滯了32個月。事發過後,幾乎所有的主管和重要的負責人都辭職以示負責,但制度卻幾乎沒有改變。

2003年,美國哥倫比亞太空梭在返航時發生空中解體意外,當時調查小組下定決心要找出問題的根本,不幸的是,哥倫比亞號爆炸的原因,居然和17年前的挑戰者號非常的相似,即使所有的工作人員都已經是不同的人,但「幾乎沒有改變的系統和文化」,造成了相隔17年的兩次太空梭爆炸。「外國倫看臺灣」指出,不同的人在同樣的制度裡、反覆造成同樣的問題,臺灣的交通就是另一個最具代表性例子

「外國倫看臺灣」接着說明,臺灣每年有40萬交通意外死傷,每年因爲交通意外而死亡的人數多達三千多人,但交通意外事故卻沒有得到改善,因爲臺灣的「三流交通設計」以及「商家霸佔騎樓」的根本原因其實是司法問題,因爲「不用負責任的制度」造成了交通問題。舉例來說,文化大學每年都有學生騎摩托車上山上學被車撞死,平均四天一起車禍,當一條路有如此頻繁的車禍,就不是「駕駛不會開車,行人不會走路」的問題,很明顯是道路設計不良的問題,同樣的狀況如果在美國,政府被告,因爲法院不可能允許一條道路可以平均四天發生一次車禍、每年都撞死人

該篇貼文中也以夜市爲例,騎樓被商家佔據、行人只好走馬路,雖然畫上綠色人行道讓人走馬路,但無法改變「人車共道很危險」的事實,因此在夜市人潮洶涌的時候,開車的人只要一個不小心,就會是一個多人死傷的重大交通意外。如果因爲商家佔用人行道導致行人走馬路而發生意外,那麼商家就應該要負責,因爲是這些商家、攤販造成公共危險,司法應該讓造成問題的人負責。「外國倫看臺灣」也說,臺灣的交通問題是結構性造成的問題、也是法治問題,不合理的交通設計造成的傷亡,卻都不用負責、沒有懲罰,因此纔會不斷地出人命。

最後,「外國倫看臺灣」表示,「花錢買硬體很容易,但是要改革系統性問題會有很多挑戰,然而正如美國的太空梭爆炸的問題一樣,換了一批人還是同樣的問題,不論臺灣如何政黨輪替,除非臺灣人願意面對系統性的問題,否則臺灣的交通永遠不會安全!」許多網友在底下留言表示,「心情沉重,臺灣人強調CP值的心態需要改變了」、「真的很難過,臺灣的駕照太好考,許多人也沒有交通安全意識,希望臺灣人民跟政府能對交通這一塊有很強大的意識。如果能拿防疫這麼強的做事態度,去應對交通,這該有多好」、「一直沒有人有魄力解決臺鐵常常大小事故不斷的問題」、「臺灣的考照制度就是一坨大便」、「藉由一個事件,來延伸討論整體的問題,很少人能懂,可能都還停留在頭痛醫頭、腳痛醫腳的微觀視野。」

也有不少網友提除質疑,認爲「沒拉手煞車造成事故,算政府的系統結構問題?」「這次的事件不要拿來檢討政策,交通意外多,就是許多臺灣人喜歡隨便違規停車 、沒有測速器的地方就超速、過彎壓到對向車道、真的太多隨便的行逕」,也有網友指出爲何不檢討開工程車的司機?「外國倫看臺灣」也迴應,「這也是我很想分享的一件事情,我也跟在臺灣和美國兩邊都有工作經驗的人驗證過了:在臺灣,如果一個員工犯錯,大家會怪罪那個員工。在美國,如果一個員工犯錯,美國公司通常會認爲是訓練不足。從這一點就可以看到美國人在看待錯誤的時候比較願意從系統,宏觀的制度層面看待事情。」

【 爲什麼他出軌了? 】 35年前,挑戰者號太空梭號發射的前一晚, Ebeling 和其他四個工程師 在 NASA 試圖阻止第二天就要執行的發射計劃, 卻被他們的主管拒絕了。 那天晚上, Ebel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