爲進口蛋政策辯護 農業部次長坦承「這裡」有問題

農業部次長陳添壽表示,讓國內民衆買得到蛋這項政策是對的,其他是執行面的細節問題。(張志康攝)

爲向民衆宣導食魚教育,並提供老人共餐服務,基隆區漁會19日舉辦暖心供餐與食魚教育成果分享會,農業部次長陳添壽也到場參與。談到近來的巴西蛋問題,陳添壽認爲政策是對的,其他是執行面細節問題。

陳添壽19日在基隆區漁會與長者共餐,談到近來巴西進口蛋相關爭議時指出,能夠進入國內銷售的一定是合格的蛋品,若有不合格的,政府會把關。當初是因爲國內缺蛋,纔會轉向國外採購,他認爲讓消費者買得到蛋的政策是對的,其他是執行面的細節問題。

至於近來巴西蛋相關政策被外界攻擊,陳添壽說,外界硬要攻擊這項政策,那有什麼辦法?

基隆區漁會19日舉辦暖心供餐與食魚教育成果分享會,漁會與基隆七堵區堵南國小師生共同參與,共同聆賞漁會的食魚教育所自制影片,瞭解八斗子漁港漁船出海捕撈鎖管作業方式與情形,並透過國立臺灣海洋大學教授講解,讓學童瞭解鎖管如何從產地到餐桌以及漁民海上作業的辛勞。

陳添壽表示,今年推動漁鄉暖心供餐已超過1.6萬人次,其中基隆區漁會與當地里長、社福團體等10單位合作,擴大對當地年長者及社會弱勢族羣的關懷與照顧,同時規劃空間供長者共餐話家常,展現漁會對漁村長者的照顧;另該會也利用既有空間及資源,攜手當地學童推動食魚教育。

漁業署表示,共餐活動不僅強化了社區的凝聚力,也促進了不同世代的交流,讓漁業署藉由漁會與當地村裡的合作,照顧需要照顧的人,期達聯合國永續發展消除貧窮、零飢餓、良好健康與社會福利等之目標,透過地方與中央政府的合作量能,轉化成爲漁業署推動產業永續發展的積極動力。

基隆區漁會總幹事陳文欽表示,從今年3月起,漁會推出食農便當,協助偏遠地區獨居或行動不便的長者,從3月一開始每天的180個便當,到現在每天要送出260個到280個便當。希望能夠更好的照顧到偏遠地區需要幫助的獨居及行動不便長者,讓他們能夠吃得健康、安心,心情更好、身體更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