爲《看見臺灣》放棄公職 齊柏林曾透露「傷痕累累」

▲齊柏林日前出席《看見臺灣II》開鏡記者會。(圖/阿布電影提供)

記者徐珍翔臺北報導

「在拍看見臺灣的過程,我就是覺得心裡面傷痕累累的。」因拍攝《看見臺灣II》不幸罹難的導演齊柏林原本是一名公務員,他曾透露,過去自己拍到一條五顏六色的河川會非常高興,因爲構圖完整,顏色飽滿,不過,後來深究其中,才發現背後原因是河川受到污染,最終選擇放棄公職,「因爲我覺得不能等了」。

齊柏林去(2016)年11月受邀至「愛水節水錶揚大會」演講,原本主辦單位設定題目爲「一個公務員追逐夢想離開的過程」,現場他卻脫稿演出,直言能在公家機關工作其實是非常幸福的事情,「我從公職離開是個意外,我並不鼓勵在座的公務人員朋友們跟我一樣,突然就辭職了,因爲景氣真的不好。」不過,整場演講又感受不到他的一絲悔意。

當時齊柏林提到,自己從小住在都市裡,是吳興國小的學生,雖然大人害怕會有危險,總用鞭子禁止小孩水邊溪邊玩耍,不過抓魚、抓蝦始終都是兒時最快樂的回憶,「其實在我心裡面,一直懷念我小時候,經濟還沒有發展的時候,大家生活還很清貧那個年代的自然生態環境。」

他接着提到,自己就讀愛國中時,安和路仍是一片稻田,甚至還可以抓青蛙,但沒過多久,城市開始慢慢改變,原本的小溪加了蓋,某天就變成排水溝,「所以,過去我就發現到一個現象,我們真的很不珍惜身旁最珍貴的生態景觀。」

「當我從事空中攝影之後,一開始也不是要拍臺灣環境受傷的這一面。」齊柏林回憶,自己從小就生長在一個愛國的家庭,初衷是希望把臺灣的美麗拍攝下來,介紹給大家,不過實際記錄時卻發覺非常困難,「你大概要飛到3000公尺以上的高山,纔可以看見臺灣最美麗的山林。你要飛到最遠的南端,甚至飛到離島,纔可以看到潔白的沙灘、湛藍的海水。」

▲齊柏林曾說,臺灣許多河川五顏六色,其實背後都是污染。(圖/翻攝看見臺灣粉絲團

齊柏林透露,自己因此在2008年萌生想放棄公職的念頭,即便周邊所有人極力勸阻,連長官也當面提醒:「你再3年就可以退休(優退)了。」經過一番天人交戰,最後他仍選擇放棄安定的工作,決定全心投入拍攝《看見臺灣》,「當時我心情是非常迫切希望把我所看到的景象告訴大家,因爲我覺得不能等了,我深怕我50歲退休的時候,可能想要再多幹5年,然後再多幹5年,可以領更多。」

「在拍看見臺灣的過程,我就是覺得心裡面傷痕累累的。」齊柏林說,如果用從事攝影的角度來看,自己過去拍到一條五顏六色的河川會非常高興,因爲構圖很完整,顏色非常飽滿,「我經常拍到黑色、紫色河水,拍到橘紅色的河水,那些在影像呈現上面,張力是非常大的,可是當你深究其中,會發現這條河川其實是被污染的。」

因此,齊柏林也感嘆,政府爲了防洪,爲了減少人民財產的損失,讓河川被水泥堤防限制住,把河川當作一個排水溝。此外,許多產業面臨國際競爭,在追求最大利潤的前提下,往往優先犧牲處理廢水經費,「然後在夜黑風高的時候、人力不足的時候,一股腦把廢水往河川裡面排放。」

齊柏林還說,在紀錄片《看見臺灣》中,其實不需要特別尋找,只要飛過臺灣西部海岸線,從北到南,河川大部分都五顏六色,「那個看了心裡面其實都很難受」,他直言,臺灣相當特殊,降雨量雖是世界平均值的3倍卻缺乏水資源,背後原因其實環環相扣。

「我們在高山上大規模開墾,不管是砍伐、濫墾森林也好,或者從事高山農業也好,甚至是現在最流行的蓋民宿也好,其實對水土保持的破壞是非常大的,森林除了調節氣候外,最大功能就是涵養水分,然後我們蓋了水庫,又面臨淤積問題蓄水量減少後,又開始抽地下水,這些部分,我們民衆有深刻了解到嗎?認識到嗎?」

演講尾聲,齊柏林強調,即便每次演講臺下都睡成一片,他仍不免嘮叨、嘴碎,並呼籲民衆不能把問題全推給政府,應該設法參與其中,共同配合,「愛水、節水,要在臺灣不同教育階層裡,不停地嘮嘮叨叨、耳提面命,不斷告訴大家愛水、節水的重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