蔚來換電再“接客”,長安之後吉利上車

距離蔚來官宣長安汽車成爲其換電模式首位合作伙伴僅僅過去一週多的時間,就在今天第二位“客戶”突然浮出了水面——吉利控股集團。

結合官宣文案,雙方將在換電電池標準、換電技術、換電服務網絡建設及運營、換電車型研發及定製、電池資產管理及運營等多個領域展開全面合作。

至於現場人員規格,同樣拉滿。

吉利控股集團旗下易易互聯科技有限公司CEO劉金良與蔚來高級副總裁沈斐代表雙方簽約。吉利控股集團董事長李書福,吉利汽車集團CEO淦家閱,蔚來創始人、董事長、CEO李斌,蔚來CFO奉瑋等共同見證。

實際上,在國家政策鼓勵推動下,換電網絡覆蓋越來越廣,換電模式越來越受到電動汽車用戶的青睞。

蔚來“可充、可換、可升級”的服務體系爲私家車用戶創造了全行業最好的加電體驗,吉利控股旗下易易互聯也在營運車換電市場深耕多年,並在更多城市加速拓展服務。

雙方基於戰略高度認同、共享開放的原則,在各自現有業務基礎上優勢互補,開展全方位換電戰略合作。

根據協議內容,雙方將通過“共投、共建、共享、共運營”模式,攜手打造 “私家車”和“營運車”兩大換電標準體系,加速推動車端、站端、電池端、運營端連通協同,擴大換電網絡規模,爲不同需求的用戶提供更便捷、更安全、更完善的服務。

雙方還將建立高效的電池資產管理體系,建立統一的換電運營管理體系,合作研發適配雙方換電體系的換電乘用車。

而在通篇讀過後,明顯感覺到相較與長安的牽手,蔚來與吉利的牽手更具實質性內容與儘快落地的可能性。

畢竟,換電本身就是後者已經在深耕的補能模式。

簽約儀式現場,李斌表示:“蔚來和吉利對換電模式都有深刻的理解,在過去幾年中分別圍繞私家車和營運車換電技術與網絡堅決投入,積累了豐富的換電服務運營經驗。作爲中國汽車市場的領軍企業,吉利控股在新能源領域的快速發展令人印象深刻。此次戰略合作將推動換電模式進一步普及,讓更多的用戶獲得優質便捷的換電體驗,爲智能電動汽車產業的高質量發展貢獻力量。接下來,我們將繼續推進蔚來用戶專屬換電網絡的建設,持續提升蔚來用戶的加電體驗,並將與合作伙伴一起開啓用於多品牌共享的換電網絡建設。”

李書福則迴應道:“綠色可持續發展和碳中和已成爲全球共識。作爲新能源汽車重要補能方式之一,換電模式的高質量發展需要全行業各方攜手、共同推進。吉利易易換電在全國多個城市的運營取得了良好效果,並繼續發展。通過此次換電戰略合作,雙方將加強換電產業鏈合作、加速推動換電模式標準化、通用化,共建換電補能新生態,共同助力汽車行業低碳轉型高質量發展,爲用戶創造更大價值。”

當然,作爲旁觀者,對於蔚來換電接連“接客”長安、吉利,想說的是:“這家新勢力造車最近又陷入到負面輿論的漩渦之中,外界對於它的前景與信心再次開始產生動搖,兩位合作伙伴的官宣無疑一定程度上給予了回擊。”

寫到這裡,接下來的篇幅,想要聊聊我的一些看法。

首先,必須明白,換電這條路僅僅依靠蔚來徹底走通的可能性太低,耗費的人力、物力、財力同樣遠遠超乎想象。因此,必須引入更多的參與者,來共同分攤投入與風險。

其次,NIO Power作爲蔚來的“王牌部門”,成爲一家獨立的能源公司,纔是它真正意義上的終局,甚至在吸納的客戶越來越多,業務範圍越來越廣之後,赴資本市場敲鐘並不是沒有可能。

再者,李斌不止一次的說過,蔚來的換電模式願意開放、歡迎其它品牌加入,那麼爲何今年纔開花結果?在我眼中,還是由於外界終於看到截至目前2100多座換電站所展現出的巨大勢能。

換言之,停留在PPT上的願景,說的再過天花亂轉,都不及擺在面前實打實的論據。大家都是所謂的“人精”,誰都想“蛋糕”做大後再入場分羹。

最後,也是最重要的一點,冥冥中總感覺蔚來換電能夠陸續“接單”,更深層次的原因還與背後那隻“大手”的推波助瀾有關。

平心而論,中國智能電動車發展至今,不該再一味地劣幣驅逐良幣,是時候從大亂戰階段開始羣雄爭霸了。那麼在很多關鍵維度,類似智能化、三電系統、補能體系都應該有領跑者帶頭制定相應的標準與規則。

只不過,對於蔚來這家新勢力造車而言,依舊值得警惕的是,水逆之下雖然傳來利好,但肉眼可見的危機仍沒有結束。

面對愈發殘酷的中國車市,想盡辦法“多賣車”纔是正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