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來中國》汪品先圓夢載人深潛 跨界學霸分享海洋知識

曾經期望“可上九天攬月,可下五洋捉鱉”,如今已成現實。神舟飛船載人航天進入遙遠的太空,蛟龍號載人潛水下潛幾千米深的海洋。但是幾百年來,我國總是從海洋的表面研究海洋,深入海底研究意識淡薄,技術受限。海洋研究的關鍵在深海,海底蘊藏了豐富的資源,未知且神秘。

本期《未來中國》聚焦海洋科學,邀請中國科學院院士、著名海洋地質學家、同濟大學海洋與地球科學學院汪品先教授,介紹中國深海研究的起步與發展,講述深潛研究的夢想與現實。更有五位科學青年團成員進行科學競演,帶你重新認識海洋,探索神秘未知的深海。

跨界科普 科學團青年多角度解讀海洋科學

B站百大UP主“芳斯塔芙”“鬼谷藏龍”的運營者唐騁,用極具個人特色的聲線和跌宕起伏的解說節奏,介紹了一些鮮爲人知的深海生物和海底奇觀。水下兩百年存在着船蛸、樽海鞘、珊瑚礁,還有飄零的海洋雪滋養着繁盛的生命,深海里的這些發現令人驚歎,但人類對全部海洋的認識還不到百分之五。不得不讓人發出靈魂拷問:黑暗的深淵裡,還潛藏着多少激動人心的秘密?

當機器魚更像魚,深海的前景將掌握在人類的手中。北大金融碩士林鷹谷介紹了一種仿生機器魚,這種魚外形與真魚相似,動作高度仿真,不僅可以臥底魚羣內部引導真魚洄游繁殖,還可以幫助完成深海勘測任務,當個體仿生向羣體仿生髮展,智能技術能讓仿生魚發揮更大的優勢,拓展人類對深海的認知。

深海沒有路,如何才能到達深不可測的海底呢?復旦學霸張佳偉告訴大家,從蛟龍號到深海勇士號再到奮鬥者號,中國一步步打造國之重器並實現了載人深潛器萬米深潛次數和人數第一的突破。此外,張佳偉還外出還親身體驗了一下深海電梯“奮鬥者號”,並帶領大家找到了載着汪院士九天三次執行下潛任務的中國頂級深潛器“深海勇士號”,收穫滿滿。

自稱上知天文,下知海里的脫口秀大王龐博對海洋科學的理解居然是海鮮科學?其實他分享的是陸地文明和海洋文明之間的差異,而且還一本正經的分析了東西方海神不一樣的根本原因。全程知識多、笑點足,用幽默的方式科普,難怪他本人都沒有意識到自己討論的話題有多重要。

善於抽絲剝繭的跨界青年蒲熠星探討了深海對地球的影響,原來海底活動非常熱鬧,火山爆發、地震都是海底運動引發的大災難。陸地上的災難可以通過技術進行監測,而海底觀測還需要進一步提高技術水平。希望如汪院士所說,海底監測網將像氣象站一樣遍佈。

40年厚積薄發 深海研究發起人探索海底世界

2008年,我國第一臺自主設計和集成研製的載人潛水器“蛟龍”號騰空出世,2017年,我國第二臺深海載人潛水器“深海勇士”號在南海海試成功。2020年,“奮鬥者”號在馬裡亞納海溝成功坐底,深度爲10909米,創造了我國載人深潛的紀錄。與中國探索海洋夢想一同實現願望的,還有一位等了40年的老人。

這期《未來中國》邀請到了中國科學院院士、著名海洋地質學家、同濟大學海洋與地球科學學院汪品先教授。他被譽爲“中國深海研究發起人”,又被稱爲“深海勇士”。1999年,他在南海主持中國南海鑽探,開啓我國深海科學探索。隨後,他主持了我國海洋科學第一個大規模的基礎研究計劃“南海深海過程演變”,讓我們國家在南海研究上更加具有話語權。

2018年5月13日,82歲的汪品先院士終於實現了下潛夢想。被問及爲什麼執着於下潛,汪品先院士稱:90年代在國外考察,看到國外搞深海受到了啓發,自己很幸運較早知道海洋的關鍵在深海,但當時中國技術條件不充足,從前只有發達國家研究深海、到達深海,如今中國有自己的深潛研究,特別揚眉吐氣。

節目上,汪品先介紹,現在海洋三大技術都在發展,深網國家發改委已立項,深潛有很多研究成果,深鑽也有造船。當然,自己這輩子做的最大的一件事,就是主持中國南海深部計劃,帶領七百多人堅持研究深鑽,取得了突破性的研究進展。而且,聽了科學青年團的分享,汪品先院士無比欣慰於不同專業的人對海洋有很大的興趣。汪品先院士坦言,“我的時間很寶貴,不能慷慨”。被問及當下迫切想要實現的願望,汪先生稱一個是完成科普書的編寫,一個是希望中國海洋研究發展出中國學派,正如他給學生題字所寫:德育貴在信仰,科學貴在懷疑。

如今,中國已經完全具備開展深海研究的能力,但是海底究竟有什麼?爲什麼深海研究非常重要?爲什麼要越潛越深?3月18日21:30東方衛視《未來中國》,汪品先、科學引薦人陳辰和由五位學霸青年組成的科學青年團,與你一同遨遊海底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