爲了忘卻的記念──致:魯迅先生

魯迅。(作者提供)

魯迅。(作者提供)

阿Q正傳:臺灣作家致敬魯迅的漫畫版⊙漫畫/林文義(本漫畫連載每週四刊出)

阿Q正傳:臺灣作家致敬魯迅的漫畫版⊙漫畫/林文義(本漫畫連載每週四刊出)

阿Q正傳:臺灣作家致敬魯迅的漫畫版⊙漫畫/林文義(本漫畫連載每週四刊出)

阿Q正傳:臺灣作家致敬魯迅的漫畫版⊙漫畫/林文義(本漫畫連載每週四刊出)

阿Q正傳:臺灣作家致敬魯迅的漫畫版⊙漫畫/林文義(本漫畫連載每週四刊出)

阿Q正傳:臺灣作家致敬魯迅的漫畫版⊙漫畫/林文義(本漫畫連載每週四刊出)

阿Q正傳:臺灣作家致敬魯迅的漫畫版⊙漫畫/林文義(本漫畫連載每週四刊出)

阿Q正傳:臺灣作家致敬魯迅的漫畫版⊙漫畫/林文義(本漫畫連載每週四刊出)

阿Q正傳:臺灣作家致敬魯迅的漫畫版⊙漫畫/林文義(本漫畫連載每週四刊出)

還未解嚴的八十年代初,作家林文義曾以漫畫向魯迅致敬,這五十四頁手稿當年無法在臺灣面世,今年是<阿Q正傳>問世一百零一年,這分致敬的心意如信鴿返鄉,飛入人間副刊......

記憶何其遙遠,追溯青春年代的愚癡與任性,毋寧就是從突然到必然的過程;直到今時歲華晚秋,不得不承認委實是徒然的蒼茫。

記憶何其迷魅,蓄意索求有時似真如幻,猶若人生一回。生命在最初都難以預料最後竟然是悲歡離合、陰晴圓缺,文學或許最深切的表白,那麼如果記憶回返的是手繪的圖象呢?

是夢嗎?報社退休多年,早自組視覺設計公司的資深美術編輯:王玉靜。告知整理紙本資料時,意外尋到魯迅小說〈阿Q正傳〉五十四頁手稿,並非魯迅文字真跡,否則必定是舉世驚豔的美事,而是漫畫改編手稿,畫者是你。她要明珠還君,是我畫的?早就忘記了……。

八十年代初期,雖說人在報社、雜誌任職,自由主義之我竟然不懼的以本名在方興未艾的「黨外」政論雜誌發表評論作品,不是文字而是漫畫。喜愛散文寫作則交予報紙副刊,題材亦從昔時風花雪月隨着逐漸鬆綁的民主、社會蛻變,風格趨向寫實,主因實是來自魯迅。

禁書的求學年代,潛讀魯迅、沈從文,前者義憤正氣,後者婉約雅緻,相異對比卻啓蒙我在後往文學的交匯與變易。漫畫竟然是因參與黨外運動,導致某段艱難的失業,不得不然的謀生必須,以中國歷史小說改編成彼稱的「連環圖畫」在報紙副刊連載,日以繼夜奮力。

〈阿Q正傳〉改編漫畫,很自然的是由衷、虔誠地向魯迅先生致敬之作。拜讀過中國豐子愷以日本浮世繪方式,插畫先生的〈阿Q正傳〉,我不揣淺薄的用連環圖畫追隨;還未解嚴的八十年代初,這五十四頁手稿難以在臺灣面世,它像漂泊的信鴿,發表在美國、星馬的華文副刊,早就遺忘這件事,竟然信鴿回家了。

我尊敬的引用魯迅先生名作:〈爲了忘卻的記念〉,感謝百年後這位文學人格者容許晚輩忠實讀者之我,有幸以圖象深切的致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