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軟31年來在臺最大投資 揭撒369億搶人才背後盤算

微軟31年來在臺最大投資!爲何大灑369億元 掀起搶才大戰?(圖/微軟提供)

5G、AI時代來臨,微軟看準臺灣卓越地理位置、資通訊環境優異,投入13億美元在臺打造雲端資料中心。究竟臺灣在微軟資料中心佈局藍圖裡,扮演何種重要角色

2020年底,微軟歡喜宣佈建立臺灣首個雲端資料中心,研調機構IDC預估,微軟以及生態夥伴,此次將耗資13億美元(約369億元新臺幣),打造臺灣成爲全球第66個雲端資料中心區域,這也是微軟在臺灣31年來最大一筆投資。

31年在臺最大手筆

究竟,微軟爲何選在此時,在臺灣投入大手筆的資金、心力,來打造這麼具規模的雲端資料中心?

《今週刊越洋訪問了微軟全球雲端平臺Azure雲端硬體基礎建設(Azure Hardware Systems and Infrastructure,簡稱AHSI)副總裁芮妮(Rani Borkar),請她解密AHSI的發展策略及未來規畫

芮妮過去任職英特爾近30年,2017年更從晶片跨足進入雲端,負責微軟全球雲端資料中心基礎設施建置及晶片開發策略,微軟全球近70個資料中心區域,從硬體規格制定、研發到採購,皆由芮妮管理,一手擘畫出微軟資料中心的龐大發展藍圖。

之所以選擇在臺灣佈局雲端資料中心, 芮妮說,臺灣在硬體制造非常有名,也擁有專業技術人才庫,「我們期待和更多臺灣人才合作,替微軟設計最好的硬體基礎設施。」

全球3大公有云業者Google(谷歌)、AWS(亞馬遜雲端運算服務)和微軟,近年紛紛搶進亞洲,Google目前僅在新加坡、臺灣設有資料中心,AWS則在中國香港韓國、新加坡、印度等地布點,微軟也在中國、日本、韓國、新加坡等亞洲地區擁有超過10個資料中心區域。

亞洲資料中心看似已然充足,但近年來Google、微軟卻連番加碼在臺設立資料中心,外界解讀,一來是爲了避開打得如火如荼的中美貿易戰,二來則是看上臺灣完整的軟硬體供應鏈

對於建置資料中心的標準,微軟定得明白,一是當地產業對低延遲性需求大,二是各地政府規範要求。

芮妮團隊進一步解釋,「部分產業對低延遲性的需求高」,例如,醫療產業需要在當地建立資料中心,減低來回傳輸時間,而政府要求金融業務資料留在當地,也是考量之一。

談起未來的規畫,芮妮也樂觀提到,「我們將和各地生態鏈夥伴共同推動數位化創新,臺灣是其中(供應鏈)很重要的一環。」芮妮口中談的供應鏈,正是瑞銀預估全球市佔超過9成的臺灣雲端伺服器供應鏈。

近年,臺灣伺服器ODM(原廠委託設計代工)業者跳過傳統伺服器品牌,直接與網路業者合作,爲臺廠白牌伺服器市場打下大片江山,包括AWS、臉書、Google、微軟、Twitter(推特)都積極與臺廠合作,併爲臺灣伺服器業務帶來2位數成長。

有了優異的供應鏈協作環境,微軟更決定進一步加碼人才投資。

微軟決定,將在臺灣設立AHSI團隊,這支百人團隊將是美國西雅圖總部以外最大的海外分支,預計2年內組建完畢,專爲微軟全球資料中心打造設計適用AI、物聯網邊緣運算解決方案的先進雲端軟硬體基礎建設。

談起這支即將組建的團隊,芮妮說,「會把設計、測試量產都放在臺灣,在提升即時交付、良率上會很有幫助。」除了臺灣擅長的資料中心設計、製造外,包括5G專網衍生的邊緣運算商機,AHSI團隊也正在緊鑼密鼓研發中。

《今週刊》第1256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