爲啥普通電話號碼都要實名,虛擬號碼卻不同?這不是方便詐騙嗎?
我國在2013年實施手機號碼實名制,但這樣的舉措,不僅沒讓虛擬號碼消失。相反的,虛擬號碼更加流行了,甚至不少詐騙行爲都是通過虛擬號發生的。
這讓不少普通人越想越氣,爲什麼在國家強調實名制的情況下,仍有不少壞人可以頂着虛擬號爲非作歹?
難道只有普通人的電話號碼要實名制,而詐騙分子卻能有不實名的虛擬號碼?
普通人電話實名制而詐騙分子不用?
本來普通人需要實名制是出於安全考慮,所以國家在2013年就實手機實名制,要求用戶在辦理固定電話、寬帶業務、無線上網卡、過戶等業務時需要提供真實身份信息。
通過這樣的措施,是可以產生不少好處的。
首先是這樣能夠防止犯罪,通過把手機號跟用戶的真實身份綁定,從而能追蹤到手機號的真實身份,避免手機號被用於網絡詐騙、電話騷擾等違法犯罪活動。
接着,實行實名制能規範用戶在網絡上的行爲,避免不法分子乘虛而入。
最後就是,這樣的方式能避免繁瑣的身份檢查,比如在搭乘高鐵、飛機、購買東西時,都需要用實名手機號進行登記。這樣就能夠讓老百姓無需線下處理以及辦理更多複雜手續即可進行這些日常活動。
既然普通人都是一個身份證一個手機號,這些詐騙分子爲何能用上虛擬號,他們這些虛擬號又是從何而來?
這些詐騙分子,獲得虛擬號的渠道有很多。
隨着互聯網的發展,也隨之衍生出大量的黑色產業鏈,這些黑色產業鏈有存在專門提供虛假號碼或非法獲取的手機號的團伙,他們會通過非法手段,獲取大量未實名認證或已被盜用的手機號,並賣給詐騙分子進行使用。
除了找這些內部的人以外,詐騙分子也可能通過釣魚網站、惡意軟件等,盜用他人的個人信息,包括手機號碼,來進行詐騙活動。
別說犯罪團體了,甚至有些虛擬運營商也參與其中,這些運營商通過租用傳統電信運營商的網絡,來提供服務。一些不法的虛擬運營商爲了追求經濟利益,可能會違向詐騙分子提供未經實名認證的虛擬電話號碼。
然後,有一些雲平臺,可能因爲缺乏有效的監管和審覈機制,會提供虛擬號碼,這使得詐騙分子趁機鑽空子,能輕易獲取虛擬號碼。
詐騙分子還可能利用自身的技術手段,進行犯罪活動。例如,一些具備編程技能的詐騙者,會開發軟件,允許用戶在應用內部,生成虛擬號碼以供使用。
此外,這些不法分子還可能通過號碼映射技術,將虛擬號碼轉換真爲實號碼,從而實現通話轉接。
除了複雜的技術以外,詐騙分子也會通過簡單而小的成本,來進行“釣魚”。
特別是針對大學生或者尋找兼職的人,詐騙分子可能會設下兼職陷阱,以微薄的報酬爲餌,引誘應聘者輸入身份證、人臉、銀行卡等敏感信息,完成實名認證。
然後,這些信息就會被詐騙分子,拿去註冊虛擬號碼,用於欺騙他人。
要麼就是,這些詐騙分子會通過購買或盜用他人的身份信息,來進行實名認證,從而獲取虛擬號碼。
方法可謂是五花八門,只有我們想不到的,沒有他們做不到的。
虛擬號一定是壞事嗎?
正是因爲詐騙分子不斷用虛擬號騷擾百姓生活,以至於我們看到虛擬號就覺得厭惡。
但是,虛擬號其實沒我們想得那麼糟糕,而且是要分場合來進行判斷的。
先說虛擬號與實體號之間的區別,這兩者不管是在物理形態,還是在使用方式上都有所不同。
虛擬號是一種非實體電話號碼,它們並非由傳統通信公司直接發佈,而是由專門的虛擬運營商所提供。
這類號碼並不依賴於傳統的SIM卡,而是藉助先進的通訊技術,例如網絡電話服務,來實現通話和信息的收發。
實體號,即人們通常所說的普通電話卡號碼,是由中國移動、中國聯通以及中國電信這三大主流運營商所提供的。它們配備了實體的SIM卡,這張卡片不僅是連接手機與通信網絡的橋樑,還承載着多種功能。
實體號不僅能夠支持語音通話和短信的發送與接收,還廣泛應用於網絡連接,如3G、4G乃至5G的數據服務,成爲了我們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通訊助手和信息交流的基石。
不同的功能讓這兩者也產生不同的效果。
虛擬號展現了高度的功能靈活性和多樣性,遠遠超越了傳統通信範疇。它們不僅能夠勝任基本的接聽與撥打電話任務,還廣泛支持短信驗證碼接收、軟件賬號註冊及驗證等多種應用場景。
鑑於虛擬號所具備的匿名特性,它們成爲了衆多需要保護個人隱私的首選,比如在網購時避免真實號碼泄露,或是進行在線服務預約時保持低調。
甚至虛擬號還能更進一步,進行跨域使用,讓全球之間的交流更加觸手可及。
而實體號作爲傳統的通訊工具,其功能全面且穩定,主要與實名認證的銀行卡、支付寶等賬戶綁定,實現手機支付等便民功能離不開聯繫。
兩者扮演的功能不同,也就讓它們在其他範圍的應用也不一樣。
首先在隱私安全層面,虛擬號在此方面展現出了獨特的優勢。
由於其具備一定程度的匿名性,虛擬號在應用於郵件地址、二手交易、商戶信息等場景時,能有效遮蔽用戶的真實信息,爲個人隱私築起一道防護屏障。
而正常號碼的隱私保護就顯得錯綜複雜。
由於需要進行實名認證,用戶的個人信息,將被運營商系統全面採集與保存,這無疑增加了信息泄露的風險。
一旦這些信息外泄,用戶將面臨嚴重的隱私威脅,可能導致諸多不必要的麻煩與安全隱患。儘管近年來運營商正加強這方面的保護與重視,但仍難免有“漏網之魚”。
接着,在使用場景方面,虛擬號不僅適用於暫時性的通訊場景,還常用於需要保護隱私的場合,如避免垃圾短信和騷擾電話等。
而正常號正常號碼則更加側重於滿足日常生活中的長期通訊需求。無論是工作場合的正式溝通,還是與親友之間的日常聯繫,它都扮演着至關重要的角色。
所以我們也不能一棒子打死所有的虛擬號,相反,我們應該根據具體的使用場景和目的來評估虛擬號的價值和風險。
虛擬號這麼猖狂,國家不管管嗎?
其實,可能有些人不知道的是,我們所信賴的三大運營商也會提供大量的虛擬號。
這些虛擬電話號碼,是虛擬運營商依託三大運營商的網絡來運營的。
對於運營商來說,虛擬運營商的運營成本較低,撥打電話的資費也更便宜,這使得它們能夠以較低的成本獲取大量號碼資源,從而吸引更多的用戶。
然後,這種虛擬號對他們來說,也是運營商業務創新的一部分,可以吸引新客戶,增加服務多樣性,提高競爭力。
除了顧客的需求以外,也有一些地方需要用到虛擬號。在一些地方,運營商被要求提供虛擬號碼服務,以支持特定的公共安全或監管要求。
但是這幾年以來,虛擬號的誕生讓騷擾電話越來越猖獗,國家爲何不重視此事?
其實國家也在重視此事,虛擬號也並非沒人管。
畢竟,虛擬號服務是在相關法律法規和監管框架下運營的,各國政府和監管機構是會對電信服務進行監管的,以確保服務運營商合法經營,保護用戶安全和隱私。
如果他們發現虛擬號用於非法事件,相關部門會實行嚴厲的打擊。
但是,由於號碼資源龐大、監管難度大,國家打擊效果並不理想。而且,實名制也同樣給我們的生活帶來不少麻煩。
比如在今年7月13日,《央視新聞》報道說中國和菲律賓兩國執法部門合作,遣返3名涉嫌在菲律賓綁架中國公民的犯罪嫌疑人,體現兩國打擊藏匿於離岸博彩業內犯罪的堅定決心。
看似是境外博彩業,卻與三大運營商有着緊密聯繫。
正是因爲我們現在的手機號碼實行了實名制,能夠註冊和登錄有關APP。而不法分子就能通過黑科技查到大數據,這就包括了辦理銀行卡時填寫的手機號碼和身份信息,不只是信息,連你和他人的關係都能被騙子查到,無疑增加了我們被騙的風險。
所以,這可真是“防不勝防”啊!
因此虛擬號就相當於一把“雙刃劍”,有好的也有壞的一面。
縱然國家正在對它們進行干預、嚴格管理,但我們也同樣需要提高自己的防詐意識,謹慎對待和虛擬號碼相關的隱私問題,從而做到“雙重保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