爲什麼陳嶼離婚時寧願賣掉房子,分鐘曉芹500萬,不願換掉壞門鎖

《三十而已》裡有個場景,特別有意思。

陳嶼和鍾曉芹在辦理離婚手續時,工作人員問兩人財產如何分配。

鍾曉芹提出房子歸陳嶼,存款歸她。鍾曉芹之所以這樣提議,是因爲房子是陳嶼買的,理應歸他。

然而,陳嶼不接受鍾曉芹的提議,他認爲房子的首付雖然是他出的,可是每個月的房貸鍾曉芹也有幫忙還,所以房子應該一人一半。

於是,他直接與工作人員說:“房子和財產一人一半。”

可兩人離婚了不適合住在一起,房子如何才能平均分配呢?

陳嶼也是給出瞭解決辦法,便是將房子賣掉。

這套房子雖然有點老舊,可位置是處於上海市區,還是兩室兩廳帶陽臺,至少可以賣到1000萬。

這對於鍾曉芹來說,只賺不虧,畢竟她的工資也就一萬多,哪怕在結婚的四年裡幫忙還房貸,也不過是除了幾十萬而已。

反觀陳嶼,平時連幾十塊錢的門鎖都不捨得換,卻在離婚時大方分鐘曉芹500萬。

究竟爲什麼陳嶼寧願分鐘曉芹500萬,卻一直不肯將壞的門鎖換掉?

要知道,在鍾曉芹30歲那天,壞的門鎖是壓倒兩人婚姻的最後一根稻草。

當然是有原因的,這件事的背後隱藏着陳嶼甘心離婚的真相!

01

在劇中,陳嶼的爸爸很早就離開了家,只留下他們母子三人。可他們三人的生活並不富裕,需要依靠母親辛苦工作才能維持生活。

面對生活的艱難,陳嶼從小就懂事,除了會幫忙洗衣做飯,還承擔起照顧弟弟的責任。

直到弟弟長大了,陳嶼不想在操心弟弟的事情,想要擺脫這一現狀,便想到了結婚。他希望結婚後妻子做他的避風港,讓他可以“偷懶”。

所以陳嶼纔會說:“結婚就是圖個舒服,找一個避風港。”

而他在結婚後也一直貫穿這個理念。

在弟弟因被發現賣假貨時,陳嶼對這件事的態度是不管弟弟,讓弟弟在裡面自生自滅。反而是鍾曉芹一直忙前忙後幫忙解決他弟弟的事情。

不僅如此,陳嶼和鍾曉芹生活時,早飯都是鍾曉芹做的,而晚飯不是丈母孃來家裡做,就是到食堂裡解決。

明明陳嶼是會洗菜做飯的,卻在結婚後一直沒有展現這個技能。

至於鍾曉芹吐槽過很多次的門鎖,他一直不願意換新的,也是因爲他覺得能湊合用下去,沒必要再操心換新鎖。

不想操心,日子得過且過。所以在兩人的婚姻中,鍾曉芹向陳嶼反饋的很多問題,一直未能得到解決。

再加上陳嶼遭遇不順心的事情時,不願與鍾曉芹傾訴,喜歡將事情深埋心底,從而讓鍾曉芹認爲他只喜歡他自己和魚。

隨着一系列問題的累積,最終迎來了大爆發。

02

陳嶼在這段婚姻中的不作爲,在他離婚後體現地淋漓盡致。

兩人離婚後,陳嶼爲了追回鍾曉芹,他會親自下廚做飯給鍾曉芹吃。

在鍾曉芹心情不好時,他會主動關心鍾曉芹。

不僅如此,陳嶼爲了幫鍾曉芹解決撤店的問題,竟然捨得先放下他最愛的魚。

陳嶼的巨大改變,也恰恰說明了他在這段婚姻中處於躺平的狀態。

幸運的是,這次離婚,讓陳嶼明白,他對婚姻的態度是錯的,而且想要有圓滿的婚姻,是需要經營和維繫的,而不是可以任意躺平。

在日常生活中,很多人的婚姻如同陳嶼與鍾曉芹那樣。

丈夫從不操心家裡的任何事情,回到家只顧做自己想做的事情。

而妻子卻要在工作之餘,還要分出時間精力操持好家庭,導致身心俱疲。

妻子的操勞,丈夫的清閒,也就讓妻子逐漸生出很多怨氣。

這也是很多人婚姻過得不幸福的原因。

但只要兩人好好溝通解決,那麼就可以避免很多問題。

婚姻是兩個人的相互磨合,在磨合期間會出現很多問題,需要進行修補和完善,這使得兩人耗費精力去經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