爲什麼孩子明明很努力,卻考不出好成績?這個問題值得深思!

“爲什麼孩子明明很努力,卻考不出好成績?”

這是一個提問頻率很高,也很困擾家長的問題。

背後的答案其實並不難理解:

如果只要努力就能取得好成績,那世界上就不會有“無效努力”這個詞了。

相信大家都聽過磨刀不誤砍柴工的故事。

兩個人比賽砍柴,面對同樣鈍的斧頭,一個人怕耽誤時間,於是用鈍的斧頭爭分奪秒地上山砍柴,希望大力能出奇跡。

另一個人選擇先把斧頭磨鋒利,然後再去砍柴,雖然前面花了點時間,但砍柴的過程卻異常順利,砍的又快又省力。

結果顯而易見,是磨斧頭的那個人贏了,而且贏得很輕鬆。

你能說那個先上山砍柴的人不努力嗎?

不能,他甚至比對方砍的更久,更邁力,但即便這樣,也無法改變他輸的事實。

原因很簡單,他雖然在行動上很努力,卻在思想上偷了懶。

無效努力是不會帶來有效的結果的。

學習也是一樣,同樣一個班裡,有的孩子起的早,睡的晚,筆記做的比誰都認真,刷題刷的比誰都多,考試卻考不過那些看起來學的很輕鬆的同學。

他們的確很努力,但這種努力依然掩蓋不了思想上的懶惰。

或許你會覺得不公平,但仔細想想,那些成績好,學得又輕鬆的孩子,他們不努力嗎?

不,他們其實也很努力,只是他們的努力是無聲的,是不容易被別人看到的。

他們雖然沒有刷大量的題,但他們做題時會認真思考很多問題:

因爲有了這些思考,所以他們做一道題,就等於做了無數道同類型的題,自然不需要大量刷題就能提高成績。

而對習慣了無效努力的孩子來說,他們做題時更多地是依靠感覺和慣性。

他們既不知道自己是怎麼做出來的,也不知道題型改變後,爲什麼就做不出來了。

因爲沒有深入地思考,也沒有對知識進行理解和加工,所以刷再多題也是不可靠的,就像霧裡看花,水中撈月一樣。

除了做題時的不加思考,無效努力的孩子還有一個偷懶的地方,就是不去探索適合自己的學習方法。

雖然現在網絡發達,學霸們常用的高效學習方法已經不是什麼秘密了。但學習方法並不是拿來就能直接用的。

只有找到了適合自己的學習方法,它才能發揮作用,讓孩子學得輕鬆,進步明顯。

這就好比再好的鞋子如果不合腳,也無法提高我們的跑步成績。

可惜很多隻知道埋頭努力的孩子並不願意花時間去探索適合自己的學習方法,就像不願意花時間磨刀的人一樣。

不管是知識,還是學習方法,他們總是喜歡拿來就用。

可是他們不知道,不經過加工的知識,永遠只是知識,變不成智慧。

不經過實踐的學習方法,也永遠變不成自己的東西,沒辦法幫孩子提高成績。

這就是爲什麼孩子看起來很努力,這些努力卻永遠換不來好成績。

蘋果前副總裁海蒂·羅伊森說過:“如果你做的事情毫不費力,就是在浪費時間。”

對那些無效努力的孩子來說,他們的努力更像是一種簡單的機械重複。

雖然耗費很多時間,甚至佔掉了孩子休息的時間,但這種努力在大腦層面其實是不費力的,因爲它一直停留在舒適區。

從心理學的角度來看,我們在面對任何一項任務時,都存在上面這3個圈。

舒適區指的是難度比較低,我們能夠輕鬆應付,因此會感到比較放鬆的那些任務。

比如被動地聽課,抄寫,死記硬背,按部就班地寫作業。

在舒適區做再多的努力,也很難取得進步,這也是爲什麼無效努力的孩子不管怎麼延長學習時間,依舊難有明顯的成績提升。

舒適區的外層叫做學習區,顧名思義,這個區域的努力才能帶來學習和成長。

這個區域的任務難度比舒適區大,有一定的挑戰性,會讓我們感到有一點焦慮和不適,但也正是這份不舒服,才能讓孩子快速地取得進步。

這就好比孩子習慣了1分鐘跳繩,突然讓他跳1分半,他會覺得很累,喘不上氣。

但只要堅持下來,就能大大提升孩子的體能和跳繩的技術,讓孩子取得快速的進步。

學霸和普通孩子最大的區別之一,就是普通孩子喜歡待在舒適區,而學霸卻喜歡待在學習區。

雖然主動思考,歸納學習方法,揣摩出題人的意圖,嘗試新的學習方法,梳理知識框架……這些任務都有一定的挑戰性,沒有刷題、對答案這麼輕鬆,但它們卻是提升孩子成績和思維的捷徑。

如果孩子願意主動跨出舒適區,去做這些不那麼費時間,卻有些費腦子,並且沒有標準答案的事,那他就能得到豐厚的回報,成爲別人眼中好像不怎麼努力,卻能考出好成績的人。

你也許會問,恐慌區是什麼意思?

這個區域指的是任務難度太大,超出了孩子的能力範圍,不僅不會取得進步,還會讓孩子產生逃避心理的區域。

比如我們要求孩子每次都考100分,計算全對,作文得高分等。

不管願望多美好,只要它離孩子的能力太遠,就會給孩子帶來反效果。

記得我上初中時,語文老師和數學老師說過一句很相似的話。

語文老師說,拿到作文題目別急着動筆,因爲你馬上就能想到的角度,其他同學也會想到。

再耐心想一想其他的角度,你才能寫出與衆不同的作文,拿到高分。

數學老師說,拿到大題別馬上動筆。你馬上想出來的解題方法一定是很麻煩的。

花時間再想一想,想的時間越多,你解題的時候就越簡便,越輕鬆。

這兩句話超出了我當時的固有認知,落在了我的學習區裡,因此讓我記憶深刻,記到了現在。

而我往後十幾年的學習和生活,也不斷在印證這兩句話。

思想上勤奮了,行動上纔會輕鬆。

如果你的孩子看起來很努力,卻沒有取得該有的回報,不要抱怨不公平。

一定要讓他停下來好好思考,是不是落入了“無效努力”的陷阱。

只有停止無效努力,讓大腦勤奮起來,纔有可能改變現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