爲什麼說“自古公公好威名”

前幾天有朋友留言,說熊師傅能不能講講刀郎的《羅剎海市》。

我知道他可能是想要我分析拆解恩怨,但是流行音樂圈我不熟,這些人的恩怨我也沒有興趣。

一個作品出來,那怎麼解釋,就是觀衆、聽衆和讀者的,所以誰願意怎麼解釋,真的是開心就好。

對了,《羅剎海市》是《聊齋》裡的故事,我喜歡王玥波老師表演的版本,大家可以找來聽聽。

我就拆拆一句歌詞,那就是“自古公公好威名”。

在今天的語境當中,“公公”和“太監”一般是同義詞,但是在古代,這些詞還真不是一回事。

太監過去還是一個敬稱呢

中國是最早使用閹人進行宮廷服務的國家。

周朝就有,到了唐朝,有了大監、少監這樣的稱呼,大監也寫成太監,並不是割掉了才從太變成大,監,就是照看的意思,今天這個意思還在用,比如“監護人”。

太監指的是高級宦官、部門負責人,明朝有十二監,孫悟空管理的御馬監,也是十二監之一,十二監的負責人,才能叫太監,那些小宦官,是不能叫“太監”的,就像高校教師不能都叫教授一樣。

但是咱們中國人有個特別好的傳統,就是爲了恭維、巴結而用高級職務稱呼低級辦公人員,久而久之,就造成了稱呼的貶值。

比如校尉過去是僅次於將軍的高級武官,到後來就連看門的小兵都叫校尉;太尉過去指的是國家軍隊的總指揮,後來凡是在中央的高級武官都叫太尉;大夫、郎中是過去的文官,後來看病的醫生也都被這麼稱呼。

到了清朝,大家對所有的宦官都稱呼“太監”,還有了“小太監”這樣的稱呼。

清末有太監活到了1949年之後,寫回憶錄的時候說,太監們平時工作和生活中絕對不提“太監”“公公”“老公(念輕聲)”這樣的話,覺得是侮辱,他們都是像北京街頭的普通男性一樣,互相稱呼“某爺”。

對了,日本始終沒能掌握男童閹割技術(朝鮮有),所以將軍的大奧裡,用的都是女官。

奧斯曼土耳其掌握了閹割技術,也發展出了龐大的後宮。

“公公”倆字爲什麼不能提

清末的公公不願意別人叫自己公公。

全世界都有一個趨勢,就是地位低的羣體傾向於不斷變換自己的指稱。

有一部二戰電影《紅色機尾》,講的是二戰美軍中的黑人飛行員的故事,在1940年代,如果你稱呼一個黑人“coloured people”,他會覺得是侮辱,你稱呼他爲negro,他會比較高興。

現在這個詞在美國是絕對不能用的,Negro變成蔑稱之後,黑人願意被稱作“black”,後來則是purple。

現在,則要統稱爲“非洲裔美國人”,上面那幾個稱呼都不行。

公公這倆字,最早也是敬稱,有人說這個詞從“宮殿”而來,這就是想當然,對年長的宮女稱呼“姑姑”,那稱呼年長的宦官“公公”,就是當長輩來尊敬,理所當然,要比“宮殿”通順得多。

尊稱-普稱-戲稱-蔑稱。

公公今天就是一個蔑稱。

公公爲什麼比你大

公公和文臣武將有什麼區別?

有人說,下面沒有了。

對,這是一個區別,但不是本質區別。

公公最大的問題是,他是不需要經過文官考試又掌握了權力的人。

明清兩代考中秀才的概率,比今天高中生考上985的概率還要低。

清朝 有倆人當過皇上 ,但是沒考中秀才,一個是洪秀全,一個就是袁世凱。

光中秀才還當不了官,至少要中舉,或者捐一個監生,你纔有做官的可能。

你要想見皇上、當京官,那就得中進士。

中進士的概率,就跟考上清華姚班、北大圖靈的難度差不多了。

好,我們假設你是一個大明的進士,你中進士之後又努力了十幾年(已經是最快的了),進了內閣,當上了大學士。

你會發現皇上躲起來修仙,他根本不見你,也不支持日常工作,誰代表皇上來跟你聊呢?

公公。

要決定什麼大事,幾個權力最大的公公,跟你們幾個大學士臉對臉坐着。

你們這邊的首席是首輔,你們客氣,管首輔叫宰相,其實本朝的宰相說了不算,他只能在你們內部系統裡傳達傳達精神。

對面的公公們有一個頭兒,是司禮監掌印太監,大家都暗地稱他爲“內相”。

你列的財政收支、賑災計劃、軍餉,都要掌印太監來批紅,這位公公不給你批“同意”,你什麼政策都執行不下去。

你讀的聖賢書上寫得清清楚楚,東漢亡於宦官專權。

但是你要跟皇上反映一下,讓皇上把他們罷免了,你建議罷免公公們的奏摺寫好還是公公給你批。

你再大學問,不跟公公聯手,啥事也做不成。

掌印太監一般都會兼管東廠,首輔大人都會尊稱他一聲“廠公”。

廠公指揮錦衣衛,你對他不恭敬,今晚就下詔獄,晚上就一堆黃皮紙給你封鼻子貼死了。

公公也是窮苦人

明清的宦官,以河北人爲主。

因爲首都在北京,河北小孩招進來,說話雖然有口音,但聽得懂,你招福建廣東的人進來做公公,溝通都成問題。 韋小寶說揚州話 ,在 宮裡根本就裝不了太監 ——第一天就會死掉了。

公公的家裡條件都不太好,除了個別像魏忠賢那樣的流氓,只有吃不上飯的家庭,纔會送孩子進宮當宦官。

有的家庭不僅經濟條件不好,家長腦子也不太好。

之前有位清末太監的回憶錄,他爹給他自己下刀子割的,才割完,辛亥革命就爆發了,沒皇帝了,別人都把他當笑話看。

後來送錢託人把他送進了王府工作, 這就屬於被時代的齒 輪碾過了的。

公公招進來也要分級:

長得太蠢的,就乾點力氣活兒;機靈的,在主子身邊伺候;有點文化的,機靈的,明朝會送去讀書,未來就奔着司禮監的秘書工作去。

宮裡讀書 沒那麼卷,但別管你怎麼學,那些進士、翰林看你都是 差生。

當公公,門檻低(雖然很疼)、提拔快、貼近皇上、能隨時打小報告。

這樣的人爬 到自己頭上,大臣們肯定是很不舒服的。

但是他們還得聽公公的。

公公的權力從哪裡來?

從皇上那裡來。

史書上記錄公公幹了好多倒行逆施的事兒,大概率是皇上的意思,讀書人不敢罵皇上,那就只能罵公公。

公公的威名

公公確實文化程度不高。

當然了,公公也知道大臣瞧不起他們,有些公公就特別想證明自己,讓大臣們閉嘴。

每次有公公想證明自己,就會天下大亂。

比如明英宗時期的公公王振,忽悠皇上親自去打蒙古人,班師(其實是逃跑)途中繞道去看王公公老家的宅邸,導致了皇上在土木堡被俘,王公公也被憤怒的將士們打死了。

但大多數情況下,不是公公好威名,而是皇上好威名。

大家可別覺得皇上不能升官了,自古的皇上都幻想自己當大將軍。

信任十常侍的漢靈帝就曾經封自己無上將軍,正德皇帝朱厚照也封自己做過總兵官,沙皇彼得大帝也給自己封過將軍銜。

數不清的錢,數不清的女人,也沒法滿足皇帝。

一想無敵天下,二想長生不死,再厲害的帝王也不能免俗。

公公的威名,其實是大帝的幻想。

狐狸和老虎,永遠的聯盟。

今天的公公

我們仍然會在職場上看到公公。

他們已經不再接受外科手術了,但其他特徵沒有變:

他們不是公司或者單位的棟樑,而是緊跟大領導的私人;

他們溜鬚拍馬,善於照顧領導的生活;

他們出身低微,被領導越級提拔;

他們愛打小報告。

這種人,就很容易讓我們聯想到太監和公公。

很多人煩這些公公, 但 是我要提醒你:

任何一個組織內部,一定有些人是這個組織的人,有些人只是組織負責人的私人。這就是《關係攻略》裡最獨創也是最有價值的思想——利益接合部。

簡單地把公公斥之爲禍頭、惡棍,未免粗暴了。

一個公司,一個單位,如果有公公在前面耀武揚威,那必然有一個萬歲躲在後面放任、操控。

他想要讓公公說他不好說的話、做他不好做的事,想讓公公、朝臣、諸侯、外戚爭鬥,大家打成一團。

不要簡單地去罵公公,這解決不了問題。

大明的名宰相張居正會和廠公馮保聯手,名將戚繼光會給馮保塞錢。和公共漢賊不兩立,固然是純儒的志氣,但是善於利用公公,讓他們爲自己開路,給自己言說,纔是真正的大高手。

利用人的貪慾,有時候可以把事做成。

此外,公公是皇上的人,但公公也是人。

人和人都可能有矛盾。

公公和皇上也有矛盾。

皇上身邊,還有別的公公。

我們成年人,誰不是活在各個派系的夾縫中呢!

p.s

這篇拆解,脫胎於昨天視頻號的解說,有興趣的朋友,可以關注一下。

如果對公公橫行的大明朝有興趣,可以下單收一本《凡人動了心》。

三言成書的時代,就是廠公和朝臣們你死我活的時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