胃痛別吃消炎止痛藥 官方:沒效還會害出血

食藥署表示,胃痛不適合吃一般消炎止痛藥。( 示意圖/ Shutterstock )

民衆常有「胃痛可否吃止痛藥」的疑惑,衛福部食藥署表示,一般止痛藥可以緩解頭痛、牙痛、關節痛等,但不適合胃痛,因爲胃痛常見的原因爲胃酸過多、腸胃出血或發炎等問題,此時止痛藥不只對胃痛無效,還可能會惡化胃痛,甚至導致胃潰瘍、胃出血,加深對胃部的傷害。

食藥署在「藥博士 正藥說」臉書粉專上表示,一般止痛藥的成分有乙醯胺酚或非類固醇消炎止痛藥,可緩解大部分的疼痛,例如頭痛、牙痛、關節痛、經痛等,但胃痛原因有太多種,若要緩解胃痛,就應找出造成胃痛的原因再對症下藥,否則非類固醇消炎止痛藥不僅可能對胃痛沒效,還可能會惡化胃痛,例如導致腸胃潰瘍,甚至出血。

食藥署表示,其中最常見的有胃酸過多、腸胃潰瘍、腸胃出血、消化不良、脹氣、腸胃發炎,若要緩解胃痛,就應找出造成胃痛的原因再對症下藥,常見的藥品有:1.制酸劑、抑制胃酸藥物;2.消脹藥;3. 腸胃解痙劑;4. 局部止痛。

但食藥署也提醒,一般針對胃痛的非處方用藥只能緩解短期症狀,若用藥後未能改善、一停藥就又出現症狀,或長期有胃痛的問題,則應該要就醫,找出胃痛的根本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