爲有源頭活水來

來源:法治日報

法治日報全媒體記者 王春 通訊員 陳露佳

讓羣衆“只跑一趟路、只進一扇門”,揣着矛盾來、帶着微笑走。近年來,浙江省慈溪市“一盤棋”謀劃推進,着力提升縣級綜治中心實體化運行水平,通過整合資源、優化流程,構建起“一站式”矛盾糾紛化解和便民服務平臺。浙江省慈溪市人民法院主動融入其中,以專業力量賦能綜治中心建設,爲縣域社會治理現代化注入法治動能。

關口前移,打通基層解紛“神經末梢”

一場主動求新求變的“慈溪探索”,在更早以前便在三北大地上鋪陳開來。

2019年,慈溪市籌建矛盾糾紛調處化解中心,負責統籌協調轄區社會矛盾糾紛調處化解工作,這是如今慈溪市社會治安綜合治理中心(以下簡稱慈溪市綜治中心)的前身。其後,各鎮、街道也陸續建立了矛盾糾紛調處化解中心(以下簡稱矛調中心)。

2023年10月,在慈溪市委政法委統籌指導下,慈溪召開矛盾糾紛化解法治化試點推廣現場會,在慈溪市範圍內推進市、鎮(街道)、村三級實體聯動,打造矛盾糾紛“一站式受理、一攬子調處、全鏈條解決”的共建共治共享社會治理新格局。

“把基層解紛力量整合起來,建立起有效的運轉模式,把社會矛盾糾紛層層吸附過濾,讓法院迴歸化解矛盾糾紛的‘最後一道防線’。”慈溪法院黨組書記、院長童立鬆表示,矛盾糾紛預防化解法治化是一個系統性工程,法院要做的是指導調解、培育基層法治帶頭人,努力實現“基層糾紛基層解”。

“沒想到事情這麼快就處理好了,村裡調解靠得住!”拿回設備的紀先生長長舒了口氣。

不久前,餘姚一家公司向紀先生的公司購買了一臺螺絲機。交貨後,雙方對設備的質量問題發生爭議,對方公司向慈溪法院橫河法庭提起訴訟,要求解除合同,並要求紀先生的公司支付違約金。案件進入先行調解階段,法院將案件通過寧波市基層智治綜合應用委派至慈溪市綜治中心,由慈溪市綜治中心將案件流轉至橋頭鎮矛調中心處置。

在鎮矛調中心的協調下,當地司法所工作人員和紀先生所在村的村幹部參與到了調解中。很快,雙方當事人就達成一致調解意見,並在當天辦完了退貨退款手續。

像上述矛盾焦點清晰、訴求簡單的糾紛,在經過慈溪市綜治中心“分門別類”後,會縱向分流至鎮矛調中心、村社(共享法庭)、網格等基層,橫向分流至各行業、主管部門和調解組織,實現精準分流、閉環處置。

截至目前,慈溪法院在轄區內共委託調解糾紛3812件,成功先行化解1140件,調解成功率29.91%。

“這些在羣衆身邊的解紛力量熟悉當地社情民意,消息靈、人情熟,也有着較高的調解技巧和調解藝術,能夠與當事人有效溝通,疏導情緒。”慈溪法院立案庭庭長岑央波表示,“他們處理糾紛的方式方法有時比法官更方便靈活,比起到法院‘走程序’,很多當事人其實更願意選擇就近、快速的解紛渠道。”

內外聯通,盤活社會共治“源頭活水”

“地是我的,租金怎麼給了別人!”觀海衛鎮某村村民老林多年來在外地工作生活,在一次返鄉過程中他發現名下的0.1畝承包地被租了出去,可租金卻給了村民老張。

“你多久沒回村了,承包地的邊界你分得清嘛。”老張認爲,這塊地是自己在多年耕作中開墾出來的,如今出租,租金理當給自己。

雙方爭執不下,至觀海衛鎮矛調中心處理。中心邀請慈溪法院景贊宇法官給予相關法律指導。

瞭解了糾紛來龍去脈後,景贊宇結合法律規定提出了化解意見。經過當地司法所工作人員和調解員的工作,案件雙方達成了調解協議。

據悉,2023年8月起,慈溪法院就增派“1+4+N”團隊入駐慈溪市綜治中心,景贊宇正是團隊中的員額法官。1是指一名正局級幹部,負責領導團隊,協調聯絡各方;4指包括員額法官、法官助理、書記員在內的4人常駐團隊,負責調解指導、立案登記等具體工作;N爲能夠參與糾紛化解的法院、轄區單位及鎮(街道)專業調解人員。

“以前,法官的很多時間和精力用在了調解或者協調調解上,現在我們逐漸向指導者、協助者轉變。”調解結束後,景贊宇說起了自己的感受。

人民調解員孫士明是慈溪法院的一名退休法官,退休後他被返聘爲人民調解委員會專職調解員,再次投入到熱愛的司法工作中。隨團隊入駐以來,他調解了900餘件案件。談起調解工作,他認爲提高羣衆對基層調解員的信服度很重要。

爲此,慈溪市正在逐步加強基層專職調解力量的培育,在各鎮(街道)、村(社區)調委會配備一定數量的專職調解員,並加大工作指導和業務培訓。爲更好規範流程,慈溪法院推動慈溪市委平安辦出臺《先行調解案件流轉處置規範》,並制定了《矛盾糾紛一件事全生命週期管理流程圖》,明確不同的糾紛類型流轉渠道、責任部門等。

“對照着這份圖,我們辦事就很清楚了,糾紛該怎麼處理,該在哪裡辦都一目瞭然。”孫士明說道。

爲幫助提升調解員能力水平,慈溪法院全力打造“調解夜校”品牌,分批次邀請人民調解員、特邀調解員等開展集中培訓授課。目前已開展10期,同步通過共享法庭開展線上直播,覆蓋1000餘人次,反響良好。

“下階段我們將推動‘調解夜校’覆蓋慈溪全市域、全行業領域、全協會組織,助力基層不斷提升矛盾糾紛預防化解法治化水平。”慈溪法院相關負責人表示。

功能融合,服務“當事人一件事”改革

慈溪市綜治中心位於三北大街,與慈溪市政府僅一條馬路之隔,交通便利。走進中心,大廳寬敞明亮,法律援助、調解服務、法律諮詢、公安信訪等25個服務窗口依次排開,法院、檢察院、公安、住建局、工會等21家單位或是常駐或是輪駐,通過空間上的物理整合,推進各職能單位的功能融合,方便羣衆一站式辦理各類事項。

“前幾天在路上被人撞傷了,對方不願意賠償,我該怎麼辦?”

“朋友推薦我來的,說是這能申請法律援助。”

越來越多的慈溪人,在遇到事後選擇來到這裡,尋求幫助。

日前,法院入駐團隊接到一起行政訴訟案件,原告葉先生要求慈溪市自然資源和規劃局撤銷某個鄉村建設規劃許可證。在接收起訴材料後,法院向慈溪市綜治中心提交了調解申請。綜治中心協調涉訴行政機關面對面開展協商調解,覈實案件情況,溝通處理方案。

在團隊入駐的同年,慈溪法院將行政、環境資源及再審立案業務調整至慈溪市綜治中心辦理,與行政爭議調解、司法鑑定、檢察服務等窗口聯合辦公。依託前述方式,慈溪市綜治中心累計組織召開現場協調會13次,協調行政爭議30件,化解14件。

除此之外,慈溪法院聯合慈溪市綜治中心積極與慈溪市人社局、住建局、市保險行業協會等對接協商,探索推動勞動爭議、物業糾紛、道路交通事故類型案件“行業糾紛行業解”,不斷擴大解紛“朋友圈”。同時,依託綜治中心培育“木蘭天平工作室”“金石榴女律師維權站”等調解品牌,實現相關矛盾糾紛“一箇中心統管、一攬子解決”。

目前,綜治中心已在物業糾紛、保險人代位求償權糾紛等多個領域開展常態化調解工作,已累計成功調處糾紛2800餘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