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脈頌中華】工藝美術大師林飛:把時光刻在石頭上
中國青年網北京3月2日電(記者 韓玉)彌勒盤坐,笑臉祥和。春節期間,玉石雕刻特級大師林飛帶着他的壽山石雕作品,向網友傳達節日問候。
壽山石雕源遠流長,具有獨立造型的壽山石雕刻品的出現至今已有1500年的歷史。古人曾形容其爲“天譴瑰寶生閩中”。一方壽山石,千年工匠心。石頭不會說話,但在巧手能匠的手下,這些石頭被注入人的精神,呈現出創作者的巧思秒想,也折射出不同時代的精神風貌。林飛就是這樣一位讓石頭“說話”的工藝美術大師。
林飛1954年出生於雕刻之家,父親是第一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壽山石雕代表性傳承人、以熊雕作品名譽海內外的林亨雲。“從記事起,就是父親在做雕刻,教學生,我們小一輩耳濡目染,不知不覺的就在學習了。”林飛告訴記者,受父親影響,自己很小就走上了雕刻這條道路。
父親的指導,加上對石雕的熱愛,讓林飛打下了紮實的基礎。19歲的時候,林飛就被福建羅源雕刻廠請去當師傅。在雕刻廠,林飛一邊教授學徒,一邊創作研究。爲繼續提高自己的雕刻技藝,林飛考入福州大學廈門工藝美術學院讀書,師從王則堅教授,並在1981年畢業後留校任教。美院的學習生涯,讓林飛得到美術理論知識的全方位補充。林飛意識到,想做好石雕,必須先練好基本功。“沒有基本功,再好的構思也表現不出來。心中有數,創作纔能有靈感。”
1989年,林飛申請進入廣州美術學院進修。在這裡,他拜入剛從意大利學習西方石雕與鑄銅歸來的樑明誠院長門下,系統研習西方雕塑。林飛在廣州美院學習和研究了國外的雕塑名家名作,眼界大爲開闊。他開始在博採衆長的基礎上形成自成一脈的藝術風格。“我的父親從木雕轉了石雕,他的作品就有木雕和石雕的特點。我把自己學到的東西應用到作品裡,這樣作品就有多變的特點。”
林飛的壽山石雕作品《貴妃醉酒》。本人供圖
壽山石晶瑩滋潤,品種繁多。對壽山石材料的創意構思,決定着石頭的命運和作品的審美高度,同時也折射出工匠的文化修養。林飛說:“每塊石頭都是獨一無二的。壽山石的雕刻,首先是‘相’石。把石頭的材料特點弄清楚,再思考表現方法、形式感,做到心裡有數。”
林飛嘗試運用現代創作思維,表達古典意蘊的雕刻風格。他創作了很多以中西方的文學作品和歷史典故爲題材的作品,爲壽山石雕開創了新的藝術領域。他的作品師法傳統而不泥古,創新風格而不媚俗,呈現出傳統雕刻工藝的矜持和現代雕塑的通達之間的融會貫通。作品《貴妃醉酒》把中國的國畫畫到石頭上,融合了圓雕、高浮雕、薄意雕等雕刻技法。《麗達與天鵝》將西方神話題材引入傳統壽山石雕,畫面一疏一密、一簡一繁的對比凸顯了中國傳統的對比美學。《獨釣寒江雪》中,一位文士雪中隨性而坐,舟下如凝脂般的白一層層延展,讓畫面延伸至石頭之外。
林飛還運用壽山老嶺石創作大型作品。2019年底,在中國美術館舉辦的“禮讚新中國,奮進新時代——‘壽山石韻’藝術大展”中,林飛創作的大型壽山石雕作品《古田會議》《井岡山會師》《過雪山》成爲展覽的亮點。
林飛的壽山石雕作品《古田會議》。本人供圖
“從事壽山石雕,我感覺,想學好還要得跨行業學習,在同行中再吸取經驗。比如從油畫、國畫、雕塑、素描、水粉,都可以學到很多東西。眼光要高,要把中國傳統文化學好。還得走出去,學點國外的。做有時代感的東西,這個很重要。”林飛每天都會抽出大量時間查閱專業相關的知識。對藝術鑽研的格外用心,使他的作品呈現着獨到的文化底蘊。
學藝、精藝、傳藝。擇一事,終一生。數十年來,林飛堅守壽山石雕這項非遺技藝。他不僅是國家級工藝美術大師,更是傳授技藝的高手。從培訓學徒到在高等院校任教,最後創辦自己的培訓學校,林飛在傳承育人方面下足了功夫,培養的弟子和學生達數千人。他教徒弟時都是毫無保留“因材施教”,現在,很多人已成爲石雕界的精英人才。
“萬事之始爲興趣。興趣加上自己的天賦,和長時間堅持不懈努力去做,才能學到一點東西。”林飛告訴記者:“我的性格就是不斷進取,天天都很有激情。我現在已經六十幾歲了,我還有很多想法,還有好多事情要去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