穩人民幣匯率決心不變、外資增持境內債券明顯 央行最新迴應:資金空轉加強監測、綜合研判實際利率

財聯社4月18日訊(記者 王宏)今日在國新辦舉行的新聞發佈會上,人民銀行副行長、國家外匯管理局局長朱鶴新迴應人民幣匯率時表示,近期人民幣對一籃子貨幣有一定升值,保持匯率基本穩定的目標和決心不會變。

國家外匯管理局副局長、新聞發言人王春英表示,近期外資增持境內債券投資規模明顯提升,今年一季度淨增持達到416億美元,超過去年全年淨增持的230億美元。人民銀行貨幣政策司司長鄒瀾就資金空轉、實際利率等熱點話題迴應時指出,將加強對資金空轉的監測,隨着經濟轉型升級,資金沉澱空轉的現象也會緩解。內需偏弱物價低位運行是實際利率討論增多的原因,將高度關注通脹指標的特點與走勢。

近期人民幣對一籃子貨幣有一定升值

市場對美聯儲的貨幣政策轉向的預期出現反覆,國際金融市場動盪加劇,受外部衝擊的影響,人民幣對美元的匯率也出現波動,朱鶴新表示,但人民幣對一籃子的貨幣保持穩定的,在穩定的基礎上還有一定的升值。截止到3月末,中國外匯交易中心人民幣匯率指數報99.78,比上年末漲2.4%。

“人民銀行外匯局保持人民幣匯率基本穩定的目標和決心不會變”,朱鶴新指出,人民幣匯率也有基礎,有條件保持基本穩定。短期看一季度實現良好開局,將有利對衝外部擾動因素,對人民幣匯率有支撐。中長期看支撐因素更多,中國經濟邁入高質量發展階段,國際收支自主平衡,外匯市場深度和廣度拓展,市場主體的風險中性意識也將顯著的增強。

朱鶴新還表示,人民銀行外匯局將以我爲主,兼顧內外的均衡,堅持以市場供求爲基礎,參考一攬子貨幣進行調節。有管理的浮動匯率制度,既注重發揮市場在匯率形成中的決定性作用,也會繼續綜合施策,穩定預期,高度關注外匯市場形勢的變化,堅決對順週期行爲予以糾偏,防止市場形成單邊預期並自我強化,堅決防範匯率超調風險,保持人民幣匯率在合理均衡水平上的基本穩定。

迴應資金空轉與實際利率

廣義貨幣供應量也就是M2餘額超過了300萬億元,是多年來金融支持實體經濟的反映,鄒瀾表示,當前龐大的貨幣總量增長可能放緩,數據上會有擾動,不以簡單做同期比較,但並不意味着金融支持實體經濟力度減少,真正需要資金的高效企業,反而會獲得更多融資。

“一些銀行在經營模式和內部考覈上仍然有規模情節,超過了實體經濟的有效融資需求,部分企業藉助自身優勢地位,用低成本貸款融到的錢買理財,存定期或轉貸給別的企業,主業不賺錢,金融反而成了主要盈利來源”,鄒瀾表示,這容易形成空轉和資金沉澱,降低了資金使用效率。主要是當前我國經濟結構調整轉型升級在加快推進,房地產供求關係變化,經濟更爲輕型化,信貸需求有所轉弱,信貸結構優化升級,但各方面需要對變化適應。

今年政府工作報告適時的提出,要避免資金沉澱空轉。鄒瀾指出,相關部門將加強對資金空轉的監測,完善管理考覈機制,未來隨着經濟轉型升級,有效需求恢復,社會預期改善,資金沉澱空轉的現象也會緩解。

對於當前實際利率較高的聲音,鄒瀾表示,內需偏弱物價低位運行是實際利率討論增多的原因。近兩年名義利率持續降低,實際利率和名義利率有關,也受通脹形勢的影響。對物價和實際利率的情況還需要綜合研判。

“人民銀行把維護價格穩定,推動價格溫和回升,作爲把握貨幣政策的重要考量,高度關注通脹指標的特點與走勢。當前物價處於低位,是結構性和階段性”,鄒瀾介紹稱,要密切觀察經濟回升態勢,既要將名義利率保持在合理水平,又要防止利率過低內轉式競爭加劇或者資金空轉,又會造成物價降低的負向循環。

近期外資增持境內債券投資規模明顯提升

王春英表示,近期外資增持境內債券投資規模明顯提升,投資結構延續合理,投資收益保持穩定。去年全年淨增持230億美元,今年一季度淨增持就達到416億美元。

截至今年3月末,70多個國家和地區1129個境外機構進入到中國債券市場,外資持倉量已經超過5700億美元,佔境內債券託管總量2.6%,較去年末上升了0.2個百分點。境外央行和銀行等金融機構有序增持境內債券,多投資於國債、政策性金融債等中長期債券。從去年10月到今年3月,外資在一年前以上的債券持倉比例是56%。

“展望未來境外機構投資境內債券有望延續穩定增長態勢”,王春英表示,接下來將做好幾項工作:讓更多境外機構參與到回購業務,豐富境外投資者流動性管理的工具;繼續推動境內人民幣債券在離岸成爲被廣泛接受的合格的擔保品;優化境外機構直接入市債券通互換通運行機制,持續加強與境外機構的交流溝通。

結構性貨幣政策工具總量7.5萬億 佔央行總資產17%

市場很多討論存在誤解,鄒瀾表示,結構性貨幣政策工具,不改變商業銀行貸款和中央銀行向商業銀行提供再貸款的業務屬性,不是中央銀行直接或間接向企業發放貸款。運行機制上是商業銀行按照市場化原則,向企業發放貸款;人民銀行再根據商業銀行的申請和實際貸款情況發放再貸款。

據介紹,截止到2024年3月末,結構性貨幣政策工具總量是7.5萬億元,大約佔央行總資產的17%,存續的工具數量爲10項,經過不斷整合優化,支持領域基本實現對五篇大文章的基本覆蓋。

“這是爲了激勵金融機構更快優化信貸結構,人民銀行不斷創新業務,在原有再貸款基礎上,以優惠利率形式,針對性設立了結構性貨幣政策工具,對金融機構優化產品和服務提供激勵,爲金融機構短期可能增加的經營成本給予一定補償”,鄒瀾指出。

朱鶴新則介紹稱,除了激勵機制上要充分發揮結構性貨幣政策工具引導金融資源向重點領域傾斜外,人民銀行已經成立信貸市場司正在牽頭推進做好五篇大文章,將從政策框架、激勵約束、金融服務等多個方面來加大支持力度,近日人民銀行還會同6個部門又出臺了關於進一步強化金融支持綠色低碳發展的指導意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