溫水、熱茶、冰可樂,喝什麼最解渴?13種飲料的「補水指數」

夏天,補水特別重要。

一方面,高溫天,身體容易因爲流汗而失去大量水分;

同時,較高的溫度和溼度也會加速水分蒸發,導致身體更容易脫水。

喝什麼最解渴補水呢?

很多年輕人可能會會毫不猶豫地選擇冷飲,但長輩們總是說熱茶更解渴。

到底哪個更解渴呢?

英國科學家研究發現,有些飲料能讓水在身體裡留得更久,相比冰水或熱茶,脫脂牛奶、口服補液鹽、全脂牛奶短期內的補水效果明顯更好。

研究人員效仿血糖指數,提出了一個衡量不同飲料解渴能力的指數,即水合指數(beverage hydration index,BHI)

它是根據喝完飲料後一段時間內的尿量建立的評價方法:尿量少,說明吸收和保留的液體越多,水合更好。

研究人員將白水作爲比較基準,即白水的BHI=1,其他飲料跟它比。

較高的BHI意味着相比於喝相等體積的純淨水,身體內保留了更多的水。

他們測量了13種飲料的水合指數,包括純淨水、氣泡水、可樂、健怡可樂、運動飲料、口服補液鹽、橙汁、拉格啤酒、紅茶、冰紅茶、咖啡、全脂牛奶、脫脂牛奶。

除咖啡和紅茶是熱飲(60℃)之外,冰紅茶和其他飲料都是在4~6℃的溫度冷藏後提供給受試者的。

研究招募了86名受試者,最終有72人完成了試驗,退出的人當中有7個人是因爲喝測試飲品(茶和補液鹽)喝吐了……

在30分鐘內喝掉1L的飲品,這差事的確不好乾吶,還是直接說結果吧。

▲圖:Lisa Fotios: https://www.pexels.com/photo/photography-of-blue-ceramic-coffee-cup-734983/

分析發現,脫脂牛奶、口服補液鹽、全脂牛奶補水效果特別突出,其他飲品的BHI都沒有顯著低於或高於水。

與純淨水相比,全脂牛奶的累積尿液排出量平均減少294克,脫脂牛奶減少339克,口服補水溶液減少362克。跟喝純淨水時的尿量相比,大約相當於減少了25%左右。

不同飲料的含水量不同,調整含水量後的BHI,只有補液鹽、全脂奶、脫脂奶與水的BHI有顯著差異。

▲在調整含水量後,只有全脂牛奶(BHI=1.32)、脫脂牛奶(1.44)和口服補水溶液(1.50)與水的BHI有顯著差異。

研究人員分析,這可能跟攝入液體的量、能量密度、電解質(鈉、鉀)、以及利尿劑(酒精、咖啡因)等都有關。

●能量密度

相比純淨水,含有能量的飲料胃排空會更慢些,補水的效果也相應延長。

但是,把牛奶當水喝,會胖啊。

●電解質

電解質對BHI的貢獻可能更大一些[2],這可能也解釋了爲什麼橙汁、可樂、啤酒的BHI並沒有顯著高於水。

口服補液鹽和牛奶中含有較高濃度鈉和鉀,它們可以讓水分留在細胞裡、減少尿液的產生。

●利尿劑

酒精和咖啡因都有利尿作用。

但這項研究發現,咖啡和啤酒的BHI並沒有顯著低於水。

當然,我們也要考慮個體差異。對於對於那些常喝咖啡的人,咖啡因的耐受性更好,常規份量的咖啡因可能就不會對他產生明顯的利尿作用。

●攝入液體的量

小栗子經常提醒大家:小口喝水更補水。

大口喝,很多水來不及吸收直接通過尿液排走了。

加拿大的一項研究發現[3],大口時的尿量是小口喝的6倍!。

至於溫度的影響,雖然這項研究中,冰紅茶的水合指數略高於冰紅茶,但差異不明顯;熱茶跟其他冰水、冰可樂之間的差別也不明顯。

不過,在緩解口渴的感覺方面,冰水的確比常溫水更有優勢[4];

還有研究發現,相比常溫水,含冰塊、冰片能更好地緩解麻醉術後的口渴[5,6]

水依然是最健康的飲料,建議大家定時定量水;在水裡加點檸檬;或者加一些冷凍水果丁,可以吸引你多喝水。

牛奶能量密度高,當水喝容易胖;但作爲均衡膳食的一部分,早晚喝一杯沒問題。除了補水補鉀,喝奶也能補充出汗損失的多種B族維生素。

乳糖不耐受的人,可以嘗試酸奶。無糖酸奶也有88%左右的水分。

除了水、牛奶、茶之外,還可以考慮喝綠豆湯、蔬菜湯補水補營養。

豆類中富含多種B族維生素,也富含鉀,彩色的豆子還有豐富的抗氧化物質,補充一些對應暑熱的應激狀態也有幫助。

點點贊,做個水潤潤的人

參考資料

[1]Maughan, Ronald J et al. “A randomized trial to assess the potential of different beverages to affect hydration status: development of a beverage hydration index.” The American journal of clinical nutrition vol. 103,3 (2016): 717-23. doi:10.3945/ajcn.115.114769

[2]Millard-Stafford, Mindy et al. “The Beverage Hydration Index: Influence of Electrolytes, Carbohydrate and Protein.” Nutrients vol. 13,9 2933. 25 Aug. 2021, doi:10.3390/nu13092933。

[3]Shafiee, Mohammad A et al. “Defining conditions that lead to the retention of water: the importance of the arterial sodium concentration.” Kidney international vol. 67,2 (2005): 613-21. doi:10.1111/j.1523-1755.2005.67117.x

[4]Peyrot des Gachons, Catherine et al. “Oral Cooling and Carbonation Increase the Perception of Drinking and Thirst Quenching in Thirsty Adults.” PloS one vol. 11,9 e0162261. 29 Sep. 2016, doi:10.1371/journal.pone.0162261

[5]Tsai, Han-Yi et al. “The effectiveness of cold oral stimuli in quenching postoperative thirst: A systematic review and meta-analysis.” Intensive & critical care nursing vol. 75 (2023): 103359. doi:10.1016/j.iccn.2022.103359

[6]Lee, Chia-Wei et al. “Prevalence, risk factors, and optimized management of moderate-to-severe thirst in the post-anesthesia care unit.” Scientific reports vol. 10,1 16183. 30 Sep. 2020, doi:10.1038/s41598-020-7323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