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壇學界齊聚 緬懷推石的人王文興

臺灣大學文學院9日舉行王文興追思會暨文學展,由文化部代表頒贈褒揚令予王文興家屬、夫人陳竺筠教授(見圖),場面隆重。(郭吉銓攝)

知名作家暨臺大外文系教授王文興9月辭世,享壽84歲。9日臺大文學院、臺大外文系、臺大中文系、洪範書店及文訊雜誌社,聯合舉辦「推石的人——王文興追思紀念會暨文學展」。會中並由文化部代表頒贈總統褒揚令,由王文興的夫人、學者陳竺筠代表受贈。

爲表彰其長期致力於文學創作與教學,將現代主義思潮轉譯至臺灣,影響當代文壇深遠,文化部政務次長李靜慧出席追思會並表示,王文興一生透過寫作與教學,開創新的文學想像與感受,作品內容洞悉人性、探尋真諦,體現現代主義美學的精髓。王文興及其作品不僅是臺灣現代文學的典範,更是臺灣文化史上的重要資產。

追思紀念會以推石的人爲喻,象徵小說家日寫30字、對文字「橫徵暴斂」的信仰,學者、出版人、作家多人與會。陳竺筠在《尋找背海的人》紀錄片中分享了王文興的不同面貌,包括他極愛看各式珠寶或設計,逛街時流連忘返的往往不是陳竺筠而是王文興;王文興生活簡單,常是冰箱有什麼食物,也不加熱就直接吃;王文興最好的朋友,是家中的傳真機!

中央研究院歐美研究所特聘研究員單德興在會中分享了王文興的文學世界,並指出應有「學徒」、「讀者」、「作家」、「文學教授」及「天主教徒」五個王文興,其中王文興亦心心念念於「恩師的採訪」,單德興也認爲若完成,能讓人從「學生」的角度瞭解「青年王文興」如何受益於前輩,可惜因疫情而未能進展。

中華筆會會長、臺大人文社會高等研究院院長廖鹹浩說,自己受教於王文興時曾多次被震撼,包括以極緩慢的速度在課堂中逐字討論,又如在鄉土文學論戰中竟敢於迥異於主流,認爲寫作是爲了「快樂」,事後在自己多年的領悟後才慚明白王文興的用意與境界。「有人說王老師一生有如苦行僧,但這位苦行僧顯然不苦反樂,他應已在微笑中永恆拈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