溫州名醫遭追殺 兇手跳樓雙雙身亡 動機成謎引爆熱議
陸鞠躬盡瘁好醫師之死殺機成謎,醫患何以安心?圖爲溫州殯儀館弔唁李晟鮮花擺到樓道拐角。(澎湃新聞)
陸鞠躬盡瘁好醫師之死殺機成謎,醫患何以安心?圖爲李晟(左一)在街道義診。(溫醫大附一院心內科微信公衆號)
一個持𨱍頭、刀具謎樣男子,7月19日13時18分許,逕入浙江溫州醫科大學附屬第一醫院(溫醫一院)新院區心血管內科17診室,追殺正在加號問診的主治醫師李晟,沒留下隻字片語的殺手行兇後跳樓,李晟急救後不治,雙雙身亡。「好醫師」爲何沒有好報?兇手背景、殺人動機爲何遲未查出?引發陸媒討論。
澎湃新聞24日報導,近年大陸傷醫事件頻發。據大陸《最高人民檢察院工作報告》顯示,2016年至2023年間,大陸依法起訴傷醫、擾醫、在醫院聚衆滋事等犯罪共1萬4271人。
李晟母親的同事說,李晟是家裡三個兒子老幺;家人多是醫務工作者,母親是手術室護理長,父親是心血管內科醫師,大哥是皮膚科醫師。
殯儀館門口張貼訃告寫道,李晟1974年3月16日生於溫州樂清,享年51歲,1996年大學畢業到溫州醫科大學附屬第一醫院工作至今,現任溫州醫科大學附屬第一醫院心血管內科治療組組長、主治醫師。溫醫一院是當地的三甲醫院,心內科頗爲出衆。
兇手作案動機,據《北京青年報》旗下公衆號「北青深一度」報導,「從多位知情人士處獲悉,行兇男子10年內在溫附一院並無診療記錄,其未婚獨居,很少有社會交際,並非因醫患矛盾引起,目前尚未查明作案動機。」
但死者同事楊磊稱,他們同事中間也流傳另一個說法:多年前,兇手妻子是醫院心內科一名主任醫師患者,當時給她做過心內科手術,但花光積蓄仍不成功,跳樓身亡。這一說法未得到官方證實。該主任醫師也否認有醫療糾紛引發「殺錯人」。
澎湃新聞報導,多人盛讚李晟是醫德醫術兼具、視病猶親的好醫師,餓着肚子加號問診到下午一點多,是他的工作常態。夏香蓮和丈夫都是77歲,是李晟的患者。21日一早一家人叫車從樂清老家趕到溫州見李晟最後一眼。
溫醫一院心血管內科主任黃偉劍也很認可李晟。黃偉劍是大陸著名的心律調節器生理學家,在國際上最早提出「左束支心律調節」概念。
楊磊說,曾有美國患者跑到中國找黃偉劍做手術,而黃偉劍出現心臟問題,選擇讓李晟來做手術。
儘管聲名在外,李晟卻卡在「主治醫師」這一職稱,沒再升職。楊磊解釋,李晟讀的是在職碩士,後來忙於臨牀,一直沒有提升學歷,因此影響了職稱和晉升。另外,楊磊說,作爲研究型醫院,溫醫一院比較看重科研,但他感覺李晟似乎沒有太在意,「可能覺得無所謂,反正只要把病人的病給治好就可以了。」
劉培蕾感慨,從來沒見過這麼有耐心的醫師。她的母親在李晟醫師診間看病8年,曾做過心瓣膜補缺手術,術後一個月帶母親複診。記得診室裡患者基本是長者,李晟和他們溝通總是和聲細語,「你這個恢復得很好啊」、「這個沒關係」。李晟總是先緩解患者的憂慮,再慢慢告訴對方要注意哪些地方。哪怕患者重複問問題,李晟會不厭其煩地解釋,從不說重話。
李晟遇難後,醫院安保問題一度成爲焦點。
楊磊也提到,醫院門也很多,很難做到像機場一樣強制安檢。據溫醫一院官網介紹,醫院2023年全年門急診量達586.3萬人次,出院病人有26.8萬人次,開展手術14.1萬臺次。楊磊認爲,作爲三甲醫院,溫醫一院平均每天的門診量接近兩萬人,是名副其實的超級醫院。
「我認爲我們醫院怎麼去處理這個事情,對於整個行業的影響是很大的。如果說人人自危,那碰到這樣的事情,你哪知道下一個人會不會砍你?」楊磊說道。
大陸紀錄片《人間世》拍攝過116起醫療糾紛,攝製團隊在媒體採訪中談及,醫患隔閡的成因是一個系統性問題,比如醫療資源稀缺、生命教育缺失……而醫患關係改善,不僅需要體制完善,也需要每個參與者都做出努力。
此外,醫患之間的溝通常常缺乏一個緩衝地帶,大陸醫務社工的出現,或可彌補這一缺位。
澎湃新聞在今年6月間,以復旦大學附屬兒科醫院社工部的醫務社工爲例,報導〈關注醫務社工的力量,使其發揮更大專業價值〉中提到,醫務社工會轉化醫師的專業術語,向患者闡明醫療過程和手段,用同理心獲得患者的信任。一方面讓求診者得到被關懷的感受;另一方面也讓醫護人員工作更有效率。不過,在公共政策方面,仍需要引導社會力量進行資金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