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18歲的兒子說,他要喜當爹了”

大約三年前,“潮爺”馬丁·弗瑞曼參與編劇的劇集《養育者》播出,講述一對夫妻撫養兒女的糟心日常,憑藉其無限貼近現實的劇情,獲得了國內外一大票觀衆的好評。我也連續跟大家分享了前兩季的故事。

跟傳統的家庭喜劇相比,《養育者》撕開了養兒育女之路上的歲月靜好,真實展現成年人在爲人父母時的暴躁時刻。

故事剛開始時,男女主保羅和艾麗已有一兒一女,但他們的生活一點也不“好”,每天都像是24小時待命的救火隊員一樣,需要隨時應對孩子們製造的各種麻煩。

這對夫妻的育兒理念簡單粗暴:能忍就忍,不能忍就開罵。以至於孩子們小小年紀,就見識到了英文的各種花式咒罵詞彙。

但他們絕非在虐待兒童,只是在日積月累的“救火日常”中徹底失去了耐心,這一點相信每個做了父母的小夥伴都深有體會。

面對心智尚未成熟,又偏執地拒絕一切理性溝通的未成年人,似乎怒吼和咒罵是最能快速“滅火”的方法。

保羅曾經發自肺腑又咬牙切齒地說——我願意爲孩子們去死,但我也是真想弄死他們。這話真的狠狠戳中了年輕父母們的內心。

其實,《養育者》在前期創作時,團隊裡已經做了父母的主創曾多次相互交換育兒心得,劇組一度變成了“父母互助小組”,劇中的故事也才顯得如此真實。

有意思的是,我在跟小夥伴們推薦這部劇之後,也在後臺收到了不少“老父親”和“老母親”的留言,大家或描述情景,或分享經驗,讓我真實感受到“天下父母一樣苦”。

正是因爲這種普遍的共鳴,《養育者》的故事拍了再拍,最近迎來了第四季。

劇中的時間一晃過去5年,保羅和艾麗的大兒子已經18歲。

然而,這對即將“熬出頭”的夫妻,婚姻又亮起了紅燈,在經歷短暫分居之後,兩人決定和平分手。

沒多久,到了最重要的聖誕節假期,長輩們也來家裡一起過節,當然還有艾麗的同事兼“狗皮膏藥型”朋友達倫。

飯前閒聊時,艾麗從媽媽那裡得到一個令人震驚的消息——大兒子盧克打算搬到女友家,跟對方的父母一起生活,而且就打算在今天宣佈。

艾麗當時就驚得語無倫次。

她以爲兒子還小,沒想到已經決定與他人定終生;她以爲自己和丈夫是兒子最堅強的後盾,沒想到這等人生大事,他們都不是第一個知道的人。

趁兒子和女友還沒回來,艾麗趁機把這個消息分享給保羅,兩人雖然都覺得這事百分百不靠譜,但還是無奈地表示要保持理智,不要反應過度。

保羅哭笑不得,狂問蒼天“怎麼孩子這麼大也需要父母操心,到底啥時候是個頭兒啊”。

艾麗無語凝噎,感嘆“看來只有等咱倆都進了盒兒,孩子們把房子掛網上賣的那天吧”。

飯桌上,大家氣氛融洽,盧克看準時機,向大人們宣佈了他的決定。

保羅和艾麗極力保持鎮定,想通過理智的商討讓兒子再從長計議,沒想到迎面就是另一個更加炸裂的消息——盧克的女友已經懷孕了。

這下保羅再也憋不住了,當場飆了句髒話……

面對一臉興奮和幸福的兒子和準兒媳,保羅和艾麗五味雜陳,但表面上依舊如開明的父母那般,無條件地支持他們的決定。

這時,保羅的父母也趁機幫腔,說“早生早享受”,等孩子成年,他們也才30多歲,還有精力找些樂子。

一邊的好友達倫也分享起了經驗,勸這對年輕小兩口一定要趁早給孩子找好學校,晚一秒決定都趕不上內卷的速度。

唯獨艾麗的媽媽直言不諱,她拿自己做例子勸他們要想清楚,過早步入家庭生活並不是什麼好事……

但不論大家說什麼,盧克和女友鐵了心要組建家庭。

保羅和艾麗見此,只好從現實的角度,詢問他們對未來的計劃,如何平衡育兒和上大學的時間,如何搞定育兒的開銷,如何跟女方的家長宣佈這件事。

萬萬沒想到,盧克放棄了去曼徹斯特大學讀書的理想,打算隨便申請個本地大學,這樣會有更多時間照顧妻兒;錢可以暫時靠女友的父母接濟,因爲他們早就知道了這個消息,很支持把孩子生下來。

艾麗這才意識到,她和保羅早就被認定爲“備胎祖父母”,子女們不指望他們帶孩子,也不指望他們出錢援助,他們甚至沒有資格陪產婦進入檢查室……

看得出來,保羅和艾麗的生活進入了另一個層級的狗血階段。

這時候,也不想什麼離不離婚的事了,兩人迅速站在統一戰線上,被迫接受孩子即將“英年早婚”的事實,走入了進退兩難的境地。

他們無權要求準兒媳終止妊娠,但也不想看到兒子因此放棄學業和理想。

人前,他們強顏歡笑;人後,他們破口大罵。

最讓暴脾氣的保羅無語的是,他已經看出兒子似乎正在慢慢崩潰,甚至開始爲自己“留後路”。

正式搬家那天,盧克故意把遊戲機留在了家裡,因爲他已經預想到未來可能會有一天,他想找個地方能夠重新“做回孩子”,而父母家就是個不錯的選擇。

此外,爲了以後女友去醫院檢查通勤方便,盧克必須把駕照考出來,但是上路練習時,他忽然十分牴觸這種“當大人”的感覺,一度蜷縮在路邊情緒失控。

保羅只能一邊罵髒話,一邊用那些他也做不到的“雞湯”耐心地開解兒子。

這讓我想到在上一季,保羅也曾無奈地跟兒子分享育兒經——

爲人父母就是這樣,要時刻衡量利弊,在孩子面前假裝自己知道正確答案,每天要做幾百個這樣的選擇,正確率只能靠老天保佑。

從這個角度來說,這一季的《養育者》把之前的主題繼續昇華——當父母真XXX難!

養兒育女這件事,不論文化語境如何,看似都有許多“過來人”的經驗,但實際上具體落到每個家庭,甚至是同一個家庭的兩代人身上,都會產生意想不到的走向。

原生家庭、成長環境、個人機遇……這其中的每一個變量,都能瞬間顛覆育兒經裡寫的那些大道理。

或許,育兒經裡含金量最高的那部分知識,就是教新手父母如何做一個情緒穩定的成年人,然而這部分也並不是所有人都能全部吸納。

大部分普通人做父母后,都是一邊犯錯一邊總結經驗,當發現這些經驗基本上再無二次利用的價值時,他們只好祈禱,不求孩子成龍成鳳,但求孩子不禍害大衆。

還有少許一部分父母,像保羅和艾麗這樣,不知不覺變成了“兩面人”,眼睜睜看着孩子們做出大概率錯誤的決定,但只能在一旁戴着面具爲孩子們搖旗吶喊,夜深人靜時才反應過來:到底是哪一步走錯了才落得如此……

值得一提的是,這一季隨着大兒子盧克的成年,每一集的主題也更加傾向成長。

比如第五集就與“後悔藥”有關。

在保羅的強烈要求下,盧克還是答應去原本想申請的曼徹斯特大學面試,畢竟這是400個人挑15個的難得機會,一旦畢業不愁找到好工作。

等待時,保羅在學校裡四處參觀,看到一處畫展不由得想起小時候的繪畫愛好,感嘆若當初堅持下來,或許就在這裡繼續深造。

巧的是,畫展上他碰到了一個學弟,對方已是這兒的大學老師,至今仍記得保羅年輕時顯露出的才華。

兩人簡單介紹了畢業後的發展,保羅不禁感嘆,他如今的工作雖然遊刃有餘,但與當初的理想截然不同,輕鬆的語氣中帶着一絲絲失落。

很明顯,他其實特別希望兒子不受“喜當爹”的影響,繼續向理想中的大學衝擊,比起隨便申請就通過的本地三流野雞大學,進入頂級大學進修、畢業後不愁找工作的“人生劇本”要好太多了。

作爲成年人,保羅和艾麗能立刻選出最正確的答案,但可惜這道題要考的不是他們,而是18歲的兒子,父母只能建議和勸說,不能直接命令。

戲劇化的是,盧克很快就感受到了“爲人父母做選擇題”的那份辛苦——曼徹斯特大學拋來了入學的橄欖枝,而他下意識地女友對撒了謊……

顯然,這家人之後還會有肉眼可見的大抓馬要發生。

如果你是盧克或者他的女友,你會如何選擇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