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見我思-不加薪的守財奴

有利潤應該分紅

麻生至今不斷批評賺錢企業不積極的投資設備,也不積極地爲員工加薪。他5日在致詞中,針對日本企業累積保留盈餘之事表示:「僅僅想着存錢,那就只是守財奴」。他還引用財務省公佈的數據指出,「日本企業的保留盈餘至去年9月爲止的1年內,就從304兆日圓增加到328兆日圓,也就是每個月增加兩兆日圓(約新臺幣5294億元)。」「存錢存到某個程度,理所當然會想到該怎麼運用,現在的日本企業一定有問題!」

麻生的「守財奴」發言無非是想勸告日本企業,把內部保留盈餘拿來爲員工加薪或用在投資設備上。他還提及日本企業一再要求政府減輕公司稅之事說:「有利潤的話,應該能分紅、提高薪資。因減稅等多賺的錢,若還是存起來不用的話,企業到底是爲什麼賺錢呢?」

有人因而批判說,日本企業若是不會花錢的守財奴,安倍政府力推調降公司稅率,不就等於鼓勵守財奴存更多錢嗎?負債減少了,資金調度能力增加,投資和分紅的餘力也一定增強,爲何日本企業就不願投資、不願分紅,而一味努力減少負債呢?

事實上,日本企業從1998年起就有保留盈餘的傾向,儘管在雷曼金融風暴發生前,東京股市景氣一片看好時也是如此。保留餘盈有可能是希望爲股東創造更大的利潤,也有可能是經營者爲了保身,希望藉此讓公司能永續經營。

安倍政府爲創造經濟的好循環,日本央行大鬆銀根,實施寬鬆貨幣政策,就是希望營造擺脫通縮的局面,促進日本企業設備投資,別再將現金留在手上,但企業卻不照着「安倍經濟學」的劇本走,難怪麻生着急地喊出「守財奴」。

企業行動力不夠

有經濟專家分析,日本企業的體質基本上與海外不同,喜歡守成,不習慣競爭。

日本企業的行動力不夠,是因爲來自股東的壓力不大,股東過問經營反而會被批評,缺乏股東的鞭策,經營者當然無需冒險去改革、開創新事業或擴張海外市場來創造業績。日本的一般觀念是,公司是經營者和全體員工的,而經營者大多是由員工晉升的,如何明哲保身地做完任期纔是最重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