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爲什麼期待蔚來?

新能源汽車在中國經濟中的重要性正在進一步顯現。

3月5日上午國務院總理所作的政府工作報告中,對此有3次提及——新能源汽車產銷量佔全球比重超過60%;鞏固擴大智能網聯新能源汽車等產業領先優勢;提振智能網聯新能源汽車、電子產品等大宗消費。

印象中,中央政府如此關注和期待的產業是很少的。

3月5日,蔚來發布2023年四季度及全年財報。全年營收556.2億元,同比增長12.9%;第四季度整車毛利率11.9%,連續兩個季度達到兩位數;現金儲備573億元;全年交付16萬臺,在成交均價30萬元以上的純電汽車市場繼續保持份額第一;研發投入134.3億元,連續兩年突破百億(2022年爲108.4億元)。但與此同時,蔚來仍有很大虧損,爲207億元。

在當晚的投資者電話會議上,蔚來創始人、董事長、CEO李斌表示,今年二季度蔚來將發佈面向大衆消費市場的新品牌,首款車型直接對標特斯拉Model Y,第二款SUV車型將於2025年推向市場。

3月5日美股開盤後,蔚來先跌後漲,收盤時上漲2.81%,3月6日更是大漲5.29%,顯示投資者對蔚來的正面和積極的期待。

在上海,我很多朋友都是蔚來車主。上海是汽車行業的風向標之一,也是蔚來的福地。去年7月到12月,上海成交均價30萬元以上的汽車市場上,蔚來連續6個月超越寶馬、奔馳、奧迪,而且不分動力形式。有時大家在一起聊到蔚來,會說:“如果不看財務報表,真的什麼都挺好。”大家認同蔚來,也期待其財務未來越來越好。

究竟怎樣看待蔚來帶給用戶的高價值感受和現有財務表現之間的反差?我想到一些往事,也有些思考。

極致化的用戶導向

2018年春,我的視頻“秦朔大真探”節目組策劃了一個選題,“造車新勢力”。我採訪了蔚來的李斌,小鵬的何小鵬,威馬的沈暉,愛馳的谷峰,零跑的朱江明,奇點的瀋海寅,一共六位。今天,一半都出局了。

當時李斌充滿創業豪情,蔚來的投資人也盡顯豪華,2017年12月16日在北京五棵松體育館舉行的ES8發佈更是熱門話題。不過李斌給我留下的最深印象是用戶思維。他說蔚來不是要做傳統的汽車行業,而是要做移動互聯網時代的汽車公司,要發掘交通工具以外的移動生活空間和生活方式,和用戶的關係要更加親密,爲用戶提供全程體驗。

他覺得,用戶體驗、用戶關係也可以成爲“護城河”,“世界上還沒有一家公司是因爲在用戶體驗上有很大的投入而垮臺的”。

這種意識對他似乎是一種本能。他向我演示蔚來APP,社區裡有車主、員工和各種合作伙伴。他幾乎每天都發信息,看討論,參與互動,有時還會發個紅包。他花很多時間去拜訪車主,有車主的媽媽過生日,說想請他發個祝賀,他看到這條信息後就去做,而且發的是視頻。

那次在上海嘉定蔚來總部的採訪後,我還去過蔚來的合肥工廠(當時還是和江淮汽車合作),上海閔行萬象城的蔚來中心,從更多維度感受蔚來。它也成爲我對造車新勢力持續觀察的樣板。

從“人找服務”到“服務找人”,我透徹地理解這個觀念,就是有一次給我講“一鍵加電”服務。燃油車用戶習慣開車去找加油站,這是“人找服務”。蔚來則是通過雲,將充電樁、換電站等電力資源與每個蔚來專員和每個蔚來用戶連在一起,用戶只需在NIO App上點擊“一鍵加電”,服務專員就會上門取車,並使用雲端指派資源(如換電站、充電車、充電樁),選擇最優的加電方案,確保在最短時間內完成加電,再將車交還至取車位置或附近位置。

要做到這一點,不僅要實時監控充換電網絡的運能動態,還要通過騰訊地圖、百度地圖、國家電網、南方電網等將包括路網、電網、公共交通、氣候等多維度城市運行數據接入蔚來雲。

算法工程師挖掘了幾百個用於描述人、車和資源的行爲參數,同時利用服務資源的組合搜錄算法,構建出一個綜合量化模型。基於此模型,對每次“一鍵加電”請求,蔚來雲會算出超過2000個的服務方案組合,在打分和排序後最終鎖定一個多維加權結果最優的方案。整個過程平均在800毫秒內完成。因此,用戶每次在App上剛點開“一鍵加電”,就能看到預估取車時間和服務時長。此外,蔚來還建立了智能仿真平臺,讓蔚來雲能自我覆盤,持續進化。

軟件定義汽車,OTA升級,這些概念我都知道,但有一次去合肥工廠,我的校友、在蔚來負責質量管理工作的沈峰告訴我“硬件也可以升級”。他是行業專家,在美國福特、沃爾沃都工作過,也是6西格瑪的資深黑帶大師。

他說有一次蔚來產品改款,老用戶對升級後的新車型的天窗很感興趣,問能不能置換。他聽到後第一反應是不可能,因爲要開模具,成本很高。但沒兩天,負責用戶事務的高管又來了,說“如果有一定的用戶量,能不能開模具”。經過調查,確實有量,最後置換了天窗。沈峰說:“我在美國工作時,不要說有這種做法,連這種想法都沒有。”這一刻我立即理解了“硬件也會生長”的道理。

這樣的例子還可以舉出很多。比如蔚來用戶用一個賬號登錄APP,就可以在所有充電樁上完成支付,看起來簡單,實則需要和每一家充電樁公司去談,非常費力。別的汽車公司可能不覺得這特別重要,但蔚來覺得很重要,因爲用戶無需再換另一種支付方式。

上面這些例子都是前幾年的印象,現在想來,應該有新的進步。在蔚來,我體會到一種極致化的用戶導向,很難忘。

美好和向上的價值觀力量

物以類聚,人以羣分。蔚來用戶基本都是社會中堅力量,有很強的凝聚力。蔚來的用戶口碑、淨推薦值讓很多同行羨慕。

我有時想,以財務損益看,到目前蔚來並不理想,但爲什麼有這麼強的用戶粘性、不離不棄?首先是因爲產品價值、服務價值要過硬,這是基本面。同時,與蔚來一直致力營造的品牌環境、文化追求,以及企業和用戶共創的生命體驗,也休慼相關。蔚來的用戶羣體,是喜歡和追求美好未來與清朗天空的人,是有遠見、有品位、熱愛生命、努力向前的人,也是積極爲社會和環境創造價值的人。

而放眼當下的商界,有這樣的品牌、文化,並自覺地堅持,go high而不是go low,這種氛圍並不是很多。所以,只要蔚來不放棄,用戶就不放棄。只要蔚來堅持,大家就跟着堅持和期待。蔚來遭遇困難的時候,用戶的韌性和熱忱的鼓勵,每每都給企業注入了強心針、正能量,如同是“精神電能”的反哺。

去年底我到西安出差,和隆基綠能董事長鍾寶申先生對話。他說前兩天蔚來在西安辦NIO Day(蔚來日)活動,有1萬多用戶參與,他很感觸,並和李斌一起探討在發電側與用電側圍繞“出行碳中和”打造“全球碳中和”。他的助理說,鍾總還準備買一輛ET9體驗一下。

當晚回到住處,我在電腦上回看了蔚來日活動的視頻,也看了蔚來2023用戶故事的紀錄片《向上》,是導演程工與8位用戶共創的。看了兩三個小時,挺震撼也挺感動,給我的印象並不亞於那些爲了展示ET9底盤的穩健,在前車蓋上壘了四層香檳塔,平穩開過起伏不平路面的畫面。

我前年寫過“行行都在卷,處處都作難,人人都在熬”的文章,我說出路在於“彼此無需怨,只能苦幹、巧幹、堅持幹、創新干、團結起來一起幹”。這次看到程工說,“倒退一步也是向上,扛過去了也是向上,活着每一天都是向上。”我覺得他的概括更好。

《向上》中有這樣的故事——

高原之上,潘國義對老伴說,“1973年的時候我才20來歲,我們還沒談戀愛,現在青藏鐵路都通了”。潘國義年輕時是青藏輸油管線工人,如今年過古稀,駕車帶着金婚老伴重走青藏線。老兩口一路上有一搭沒一搭地閒聊,老當益壯,默契相守,珍惜眼前歲月的幸福。

一齣兒童舞臺劇,一個叫“希德”的小主角說:“發芽是發芽種子,我可以當旅行的種子,畫畫的種子,跳舞的種子。”這是青年人陸敏帶領一羣小朋友排演的兒童音樂劇《種子》,她想向小朋友們傳達一個觀點:每個人都是一粒種子,但成爲自己的方式不只是發芽一種,還可以做任何自己想做的事。

用戶選擇汽車這樣的大宗耐用消費品,不會隨隨便便,蔚來的用戶從認知到審美都有相當的水平,他們和蔚來的粘性,更像是一種雙向奔赴,都對生活有熱愛,對未來有要求。蔚來的氣質和用戶的精神融爲一體,共同成長。這樣的品牌資產,不僅屬於蔚來,也屬於用戶。所以蔚來的挑戰,也是用戶的挑戰,他們不會逃避,而是幫助企業一起去應對挑戰。

在我看來,這是企業和用戶關係的非常高的境界,是花巨資也買不到的資產。

如何期待蔚來的未來?

最後談談,怎樣看待蔚來帶給用戶的高價值感受和現有財務表現之間的反差。

簡單說,就是投入與產出的關係還不夠好。投入太大,產出還不夠。

這裡可以細化爲三個問題:爲什麼投入大?投到哪裡了?投入產出比能不能改善?

對第一個問題,我的看法是,李斌最初的雄心是打造一個平臺級、有網絡效應和用戶粘性的智能汽車領先企業,用官方表述就是“蔚來是一家全球化的智能電動汽車公司”,致力於通過提供高性能的智能電動汽車與極致用戶體驗,爲用戶創造愉悅的生活方式。這樣的定位,很高大上,範圍又很寬,投入必然很大。

第二個問題,答案就是主要投到技術平臺、服務網絡、品牌營銷和製造上了。蔚來一開始就明確絕不會採用逆向研發模式,“不只整車,電機、電控、電池包、數字座艙、自動駕駛等等都要自己正向研發,並且要把這些研發成果都有效集成起來。”自2016年起蔚來在研發上持續投入已超過430億元,專利數量已達到8500+,研發投入和專利數量均爲新勢力中最多的。2023年,蔚來發布了智能電動汽車12項全棧技術佈局,很是驚豔。

換電網絡建設投入巨大。蔚來是中國市場上建設充電樁和換電站數量最多的汽車品牌,截至2024年3月5日已在國內建設了2380座換電站,充電樁21638根,累計接入第三方充電樁超100萬根,已建成“7縱6橫11大城市羣”高速換電網絡,2025年將打通“9縱9橫19大城市羣”高速換電網絡。蔚來的各層次營銷、體驗網絡的建設,在合肥的現代化、智能化、可持續發展的第二工廠的建設,也是很大的投資。

蔚來投入很大,但作爲兩位核心管理層,李斌、秦力洪一直共用着12平方米的辦公室,出差的酒店住宿標準是每天400元,超額部分個人貼錢,出差坐公務艙也是自己貼。

第三個問題,高研發投入、高服務投入,帶來了高用戶價值和高粘性,但還沒有產生高銷量,由此帶來較高虧損。這是蔚來最大的挑戰。但是是有望改善的。

要保持行業領先的技術水平,研發省不了。但服務投入的產出比會越來越好。這主要是因爲蔚來在換電業務上已經不再孤軍奮戰,長安、吉利、江淮、奇瑞、南方電網等紛紛與蔚來達成換電合作協議,首個政府牽頭的資本運作平臺——中安能源也應運而生,國資將與蔚來共同加速補能基礎設施建設。隨着合作伙伴的增多,換電站建設成本有望進一步降低,使用率則會不斷提高,最終實現換電板塊的盈利。

而針對大衆市場的第二品牌、第三品牌的逐步問世,既能開拓覆蓋面更大的市場,也能通過整個供應鏈和技術平臺的共用,體現更高的效率和經濟性。

所以,投入產出比的改善,應該是確定的。

蔚來的虧損是必須直面的事實,也是必須解決的問題。但客觀而言,這種虧損總體是“有道理、有邏輯”的。倘若重來一次,我相信李斌會做得更好,但只要選擇高投入、高服務,同時用戶規模還不夠大,估計基本還是這樣的結果。京東、亞馬遜、特斯拉等企業都曾經歷了長期虧損,但因爲有核心技術和競爭力,最後都進入了收獲期。目前全世界的電動汽車企業能盈利的屈指可數。在漫長的投入期後,蔚來的轉折點也許已經不遠。

事實上,蔚來一直不缺乏實力雄厚的機構投資者助力,可能是因爲他們對於大規模戰略投資期的理解,以及對投入產出比改善的預判,會更深入。

爲什麼期待蔚來?從我個人來說,是希望那些有創新性、向上和善意的企業,能走得更遠。果如此,對用戶福祉和商業文明的推進,都是幸事。

如何期待蔚來?我覺得2019年蔚來陷入生存危機時,李斌在內部信中的觀點仍是正解——世界並不欠我們一個理解,最重要的是,我們需要專注在目標與行動上,用堅持不懈的努力不斷完善自己,既要仰望星空,又能腳踏實地。

當時我對李斌說,加油,定能過去。今天,蔚來已站上新的能力平臺,走在正向循環的路上,前程定然可期。

一個社會永遠需要美好和向上的價值,這種價值終究會有財務的體現。希望蔚來的這一天早日來臨,更希望那一天來臨時,蔚來依然保持純正、純真之心。所以此刻,我想用李斌經常用的一個詞來鼓勵他,“加電”,永遠不忘初心!

No.5668 原創首發文章|作者 秦朔

開白名單 duanyu_H|圖片 視覺中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