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中會會時間定了,我們要有什麼樣的期待呢?

據新華社消息:

三中全會,歷來被認爲是關於經濟改革的最重要的會議。

可以說,每一屆三中全會,都爲中國帶來了歷史性的變化。

最爲著名的三中全會,在1978年12月,即十一屆三中全會,這次會議的主題是,把全黨工作重點轉移到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上來,也即,從階級鬥爭爲綱轉爲經濟建設爲中心。

會議批判了“兩個凡是”、高度評價了關於真理標準問題的討論,確定瞭解放思想,開動腦筋,實事求是,團結一致向前看的指導方針。

這是中國改革開放的起點,也是四十年來中國經濟高速發展的起點。

1984年10月,召開了十二屆三中全會,這次會議的主題是,以城市爲重點的經濟改革全面展開,十一屆三中全會後農村大規模改革啓動,而在這一次三中全會後,城市經濟改革開始推動。

會議文件是《中共中央關於經濟體制改革的決定》。

1988年9月、召開了黨的十三屆三中全會,這時,中國正碰到改革的第一個難題,就是從計劃經濟轉軌到市場經濟中出現的物價問題,主題是治理經濟環境、整頓經濟秩序《關於價格、工資改革的初步方案》和《中共中央關於加強和改進企業思想政治工作的通知。

1993年11月,召開了十四屆三中全會,這次會議是一次歷史性的會議,其重要性僅次於十一屆三中全會,在此次會議中,第一次確立了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明確地宣佈“我國經濟體制改革的目標是建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市場經濟這四個字,第一次寫入正式文件 。

會議文件是《中共中央關於建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若干問題的決定》。在這一文件中提出,”要使市場在國家宏觀調控下對資源配置起基礎性作用“

1998年10月召開了十五屆三中全會,會議的主題是三農問題,通過了《中共中央關於農業和農村工作若干重大問題的決定》,這一決定明確了以家庭承包經營爲基礎、統分結合的經營制度,以勞動所得爲主和按生產要素分配相結合的分配製度必須長期堅持。

2003年10月,召開了黨的十六屆三中全會,主題是完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會議文件是《中共中央關於完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若干問題的決定》,提出:清理和修訂限制非公有制經濟發展的法律法規和政策,消除體制性障礙。放寬市場準入,允許非公有資本進入法律法規未禁入的基礎設施、公用事業及其他行業和領域。非公有制企業在投融資、稅收、土地使用和對外貿易等方面,與其他企業享受同等待遇2008年10月召開了黨的十七屆三中全會, 着重研究推進農村改革發展問題。

會議文件是《中共中央關於推進農村改革發展若干重大問題的決定》。

2013年11月,召開了十八屆三中全會,主題是聚焦全面深化改革。會議文件是《中共中央關於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問題的決定》,會議提出:經濟體制改革是全面深化改革的重點,核心問題是處理好政府和市場的關係,使市場在資源配置中起決定性作用和更好發揮政府作用。市場決定資源配置是市場經濟的一般規律,健全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必須遵循這條規律,着力解決市場體系不完善、政府幹預過多和監管不到位問題,並強調完善產權保護制度。產權是所有制的核心。健全歸屬清晰、權責明確、保護嚴格、流轉順暢的現代產權制度。公有制經濟財產權不可侵犯,非公有制經濟財產權同樣不可侵犯2018年2月召開了十九屆三中全會,主題是推進機構改革,通過了《中共中央關於深化黨和國家機構改革的決定》和《深化黨和國家機構改革方案》。

時隔五年,又一次三中全會要召開了。

會議的主題也確定了,文件名字也定下來了。

縱觀歷史,三中全會往往給人以期待,那就是對中國推進市場化改革的期待,四十年來,市場化改革給中國人帶來了巨大的生活變化,改革開放能帶來民衆生活水平提高,帶來生產力增長,已是一個不爭的事實。

改革開放這四個字,是聯爲一體的,是密不可分的,是一個詞彙,他只意味着一個意涵,那就是市場化改革。

推動市場化改革的唯一要義就是,在十八屆三中全會中提出來的,市場在資源配置中起決定性作用,以及對產權的全面保護。

沒有產權,就不存在市場,產權是市場的基礎。不能保護產權,一切市場經濟都無從談起,在產權的基礎上,減少政府對於經濟的干預,就是讓市場在資源配置上起決定性的作用。

我記得在2005年,還發布了一個文件,《關於鼓勵支持和引導個體私營等非公有制經濟發展的若干意見》史稱《非公三十六條》

在該文件中,提出:

(一)貫徹平等准入、公平待遇原則。允許非公有資本進入法律法規未禁入的行業和領域。允許外資進入的行業和領域,也允許國內非公有資本進入,並放寬股權比例限制等方面的條件。在投資覈准、融資服務、財稅政策、土地使用、對外貿易和經濟技術合作等方面,對非公有制企業與其他所有制企業一視同仁,實行同等待遇。對需要審批、覈准和備案的事項,政府部門必須公開相應的制度、條件和程序。國家有關部門與地方人民政府要儘快完成清理和修訂限制非公有制經濟市場準入的法規、規章和政策性規定工作。外商投資企業依照有關法律法規的規定執行。

(二)允許非公有資本進入壟斷行業和領域。加快壟斷行業改革,在電力、電信、鐵路、民航、石油等行業和領域,進一步引入市場競爭機制。對其中的自然壟斷業務,積極推進投資主體多元化,非公有資本可以參股等方式進入;對其他業務,非公有資本可以獨資、合資、合作、項目融資等方式進入。在國家統一規劃的前提下,除國家法律法規等另有規定的外,允許具備資質的非公有制企業依法平等取得礦產資源的探礦權、採礦權,鼓勵非公有資本進行商業性礦產資源的勘查開發。

(三)允許非公有資本進入公用事業和基礎設施領域。加快完善政府特許經營制度,規範招投標行爲,支持非公有資本積極參與城鎮供水、供氣、供熱、公共交通、污水垃圾處理等市政公用事業和基礎設施的投資、建設與運營。在規範轉讓行爲的前提下,具備條件的公用事業和基礎設施項目,可向非公有制企業轉讓產權或經營權。鼓勵非公有制企業參與市政公用企業、事業單位的產權制度和經營方式改革。

(四)允許非公有資本進入社會事業領域。支持、引導和規範非公有資本投資教育、科研、衛生、文化、體育等社會事業的非營利性和營利性領域。在放開市場準入的同時,加強政府和社會監管,維護公衆利益。支持非公有制經濟參與公有制社會事業單位的改組改制。通過稅收等相關政策,鼓勵非公有制經濟捐資捐贈社會事業。

(五)允許非公有資本進入金融服務業。在加強立法、規範准入、嚴格監管、有效防範金融風險的前提下,允許非公有資本進入區域性股份制銀行和合作性金融機構。符合條件的非公有制企業可以發起設立金融中介服務機構。允許符合條件的非公有制企業參與銀行、證券、保險等金融機構的改組改制。

(六)允許非公有資本進入國防科技工業建設領域。堅持軍民結合、寓軍於民的方針,發揮市場機制的作用,允許非公有制企業按有關規定參與軍工科研生產任務的競爭以及軍工企業的改組改制。鼓勵非公有制企業參與軍民兩用高技術開發及其產業化。

(七)鼓勵非公有制經濟參與國有經濟結構調整和國有企業重組。大力發展國有資本、集體資本和非公有資本等參股的混合所有制經濟。鼓勵非公有制企業通過併購和控股、參股等多種形式,參與國有企業和集體企業的改組改制改造。非公有制企業併購國有企業,參與其分離辦社會職能和輔業改制,在資產處置、債務處理、職工安置和社會保障等方面,參照執行國有企業改革的相應政策。鼓勵非公有制企業併購集體企業,有關部門要抓緊研究制定相應政策。

當時,這一大膽的市場化改革手段,遭遇到民間大量知識分子的反對。很多改革實際上是無疾而終了,比如國企改革的速度,後來就停滯了。

當下,中國有很多改革,是進行到了一半,但沒有持續進行。

比如農村產權改革,土地確權的工作已經完成了,但確權的目的僅僅是登記產權嗎?當然要在產權的基礎上推動市場化的改革。

比如,對外開放的程度,雖然在持續上升,比如金融業近年來開啓對外開放,製造業開啓對外開放,但是更多的產業呢?比如服務業的開放。

比如,國企改革還有巨大的空間,中國還有大量的效率低下的國有企業;

不得不說,這四十多年來,中國的市場化改革,並不缺乏文件,也不缺乏正確的方向,但是,改革的進程碰到了越來越多的阻力。

鄧公之偉大,就在於敢於冒着巨大的阻力搞改革。九二南巡之前,其實輿論上充滿着反改革、反市場的聲音,而九二南巡就是一次對這種輿論的反擊,最終將改革開放繼續推動了。

非市場化的改動,政府幹預市場增加,稅收增加,這都不能叫改革,改革開放僅僅只能有一個定義,那就是進一步深入地建設市場經濟體制,除此之外,都不能叫改革。

中國的現代化,早已證明只有一條路,那就是市場經濟。

除此之外,都是死路一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