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身邊的好老師|聞玉梅:點燃學生心中的火把
復旦大學上海醫學院的學生,經常能在校園裡偶遇中國工程院院士聞玉梅,這位今年已經88歲的師長每天依然奔忙於科研和教學的一線。她深受學生愛戴,多次被評爲復旦學生心目中的好導師、好老師。學生們眼中的聞院士,從來是神采奕奕,能有機會聽上她的一堂課,大家都會受到啓迪,感到是一份幸運。
聞玉梅院士是我國的醫學微生物學家、病毒專家,長期耕耘於乙肝炎病毒分子生物學、免疫學及微生物基因組結構與功能的研究,創辦醫學分子病毒學實驗室。作爲復旦大學上海醫學院資深教授,從教50餘年來,積極踐行科研育人理念,已經培育了幾十屆學生,很多已成長爲國家級專業委員會的主任委員、重大項目首席科學家、大學書記校長、醫院院長以及衛生事業的骨幹。
鼓勵提問,注重啓發
聞玉梅曾說,她這輩子做老師,下輩子也要做老師。她特別喜歡做老師,當學生有成就,甚至超過自己,能想到老師沒能想到的,就覺得特別高興,其樂無窮。
她最喜歡鼓勵學生提問。“我一天到晚在提問題,挑戰問題,也希望你們不要墨守成規”,之前給新一批覆旦大學基礎醫學強基拔尖學生講座,聞玉梅在臺上鼓勵學生大膽發問。她看到年輕的學生有些拘謹,就調侃說,“你們怎麼一個個看上去不開心呀?你們不是來接受教訓的,是來享受的,祝你們快樂,快樂,再快樂!”院士如此親切可愛,學生們也都放鬆了。她還鼓勵大家上課、聽講座,都要坐到第一排去,要敢站起來提問。她說:“要多說‘我不同意你的想法’,這樣的新生力量才能爲未來帶來希望。”
聞玉梅覺得,一個老師的責任是點燃學生心中的火種,“學生心中都有屬於自己的一把火,老師只要要引導,只要點燃他們,以後就可以讓他們自己去發揮。”
學生趙超就被點燃了這把火。還是本科生的時候,趙超聽聞玉梅在課上說起病毒學之父伊萬諾夫斯基發現病毒的故事,老師耐心啓發學生體會相似情景,引導考慮和分析。聞老師還誠懇地談到我國肝炎病毒感染的現狀和她對這份事業的熱誠。那堂課有趣極了,聞玉梅的引導給他很多啓示,給他很大的觸動。原本正苦惱於想要轉專業,由此考慮再三作出決定——立志投身病毒學研究。
不“加重”而是“加油”
新的時代,學醫面臨大量知識積累和更新,醫學生如何能從被動聽講轉爲主動學習?聞玉梅提出不要爲學生“加重”,而應爲他們“加油”。她“加油”的方法,是鼓勵學生進行討論式學習,還通過加入參觀人體館、病理標本館,旁聽病例討論、做一天醫導等爲醫學教育注入人文內涵。
她還創新地聯合哲學教授俞吾金、解剖學教授彭欲文等專家開設了“人文與醫學”網絡課程,邀請文、理、醫及管理等各專業大家參與網絡授課,並向全國各類學校開放,課程傳播至400多所高校。
她送給學生“三個心”——愛心,愛國家、人民,愛自己的專業、愛醫學、愛病人;責任心,沒有責任心,難以維護好這份愛心;還必須有好奇心,從事基礎研究尤其要具備探究未知的好奇心。
她對學生的愛,在手稿中盡顯無遺——她親手給學生寫的實驗方法、給學生改英文論文的詳細記錄、請示申請的“863”科研項目經費如何使用;她不論多忙,都會擠出時間傾聽學生和青年教師的訴說,與他們推心置腹,幫他們解決困難;針對學生的不同特點因材施教,想方設法爲他們提供各種學習條件,勸慰青年人珍惜當下新時代,既要精通專業,又要涉獵廣泛。
做“步行者”,走好自己的路
“教育的本質是爲民解憂,爲國擔當”聞玉梅說,“我的終身志願就是爲人民解除疾苦,可是單靠一個人是不行的,所以要培養人”。
無論育人還是科研,聞玉梅言傳身教,她的學生也傳承了師長爲人、爲師的品質。瞿滌是復旦上醫的教授,她是聞玉梅的第一個博士研究生。導師當年曾對她說,“我們這代人現在做不到的,但經過幾代人的努力,我們的下一代或者是我們下一代的下一代一定能與國際一流專家平起平坐,達到國際先進水平。”擔任《醫學微生物學》課程主講老師多年,她總是提前到教室和學生談心、答疑;她繼承了導師的嚴謹治學,教學PPT經常增補最新研究,覈實每處知識點,每一處字體、圖片都會從學生角度細細斟酌。
去年,《步行者:聞玉梅傳》出版,書名中的“步行者”就是她提出的。她說自己一輩子只想做個“步行者”,作爲“步行者”送給青年學子三句話:沒有人走,路是沒有的;看老地圖走不出新路;走好你自己的路,每個人都在走自己的路,書寫自己的人生。
新民晚報記者 易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