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歌手》警訊! 龍應臺:怕臺灣30年後失創意泉源

政治中心綜合報導

湖南衛視節目《我是歌手》(下圖/東森新聞)在兩岸創造話題過程中有許多參賽者選唱臺灣歌曲,顯示臺灣詞曲華語流行樂壇仍具優勢。但看到大陸製作節目各方面的表現愈來愈好,文化部長龍應臺13日表示,對此感到憂心,就怕臺灣30年後,不再擁有充沛的創意泉源

龍應臺13日出席臺北故事館10週年慶祝活動,被問到對岸節目《我是歌手》也在臺灣發燒時,她表示,很高興在這樣的比賽中,看到臺灣創意和音樂的表現方式,尤其大陸歌手唱的歌曲,很多都是臺灣的創作,她說,「臺灣還是站在創意的這端,因爲多元活潑的社會,累積出的文化。」

但在該節目中龍應臺(下圖/記者陳佳雯攝)也看到警訊,她說,目前臺灣在發展創意方面,表現德仍然非常傑出,需要我們珍惜,但是,「在30年後,在創意的這端,臺灣是否還是最充沛的泉源,這是我們要很嚴肅面對的問題。」

另一方面,龍應臺也被《我是歌手》的燈光舞臺、伴奏樂隊的龐大陣容,等硬體問題給震撼到。她坦承,這牽涉到經費資源,「要認清一個現實,我們本來就不可能和人家資本」,而是要去思考政策的問題。

龍應臺也說,像是NCC在置入性行銷已經有些鬆綁,但要鬆綁到哪一步,才能真正有效。而文化部的挑戰則在於,要如何不讓創意泉源消失,並且也認爲這和ECFA、智慧財產權都有很大的關聯,這都需要跨部會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