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美國搶學區房:驚魂12小時,幹掉5個買家,還是掉進大坑

繼“雙減”政策後,官方開始對學區房“動手”了。

7月30日晚,《深圳經濟特區社會建設條例(草案徵求意見稿)》公開徵求意見。其中最受關注的一句話是:深圳將推行大學區招生和辦學管理模式,建立義務教育學校教師交流制度,健全優質教育資源共建共享機制。

作爲改革開放的窗口城市,深圳一舉一動都引領着時代的腳步。市場普遍認爲,一旦這兩項制度執行推進,學區房將在全國範圍內迎來徹底的“退燒”。

而此時在大洋彼岸,教育資源分配體制的差異,並沒有影響美國人購買學區房的熱忱。

這篇推送的作者是資深留學諮詢專家,也是一位定居密歇根州的華人媽媽,她給我們講述了一段曲折的海外購房經歷,看完下面的文字,你可能對“學區房”會有更深刻的認識。

美國學區房的概況其實跟中國差不多:每個公立學校都有固定的區域劃分,你的房子在哪個區域,小孩就在哪個學校上學。

密西根州一個城市的小學學區分佈,不同顏色表示對應小學的學區房區域

雖然都免費入讀,但還是有好壞之分。好學校在師資、生源、學校設施、教學成績評估上都更有優勢,學區房就會非常搶手;而口碑不怎麼樣的學校,轄區內房子不僅價格賣不高,很多甚至上市幾年也無人問津。

但有一點跟中國不一樣是:即使你的學區房不是買的,而是租的,也可以入讀對應的學校。

有人就要問了:爲什麼不選擇去租學區房,而要買呢?那是因爲——學區房你根本租不到啊!

附近一個比較好的學區公寓出租房,但是排隊要等1年左右纔有空房

附近一個較普通的學區出租房,條件更差些,但也要等大半年纔有空房

在買目前這個學區房之前,我們也想過採取租房的形式,但事實證明這完全沒有操作性。

爲了給孩子提供更好的教育,我們選中了當地最好的一所公立小學。唯一問題就是,我們住在一個距離學校開車30分鐘的地方,房子又大又新,但對應的小學不是很好。

所以,如果可以在學校附近租一個小的學區公寓房“掛靠”一下,就能既不影響居住水平,平時開車來回學校也不算太遠,那就不用興師動衆的買學區房了。

當我們走了一遍周圍的出租市場,才發現所有的學區公寓房都一票難求,很多公寓甚至要提早支付定金,還要排隊,有的就算等待一年也不一定輪的上。

那麼要入讀目標小學,我們面臨的只有一個選擇:購買學區房!**********

在美國買房與中國一樣,大多數人會僱中介進行操作。我們也找了一箇中介帶着看房,事實證明找到一個好的買方中介至關重要,這是後話。

美國的房市是非常透明的:一個房子如果上市,所有人都可以在網站上查到這個房子的具體信息,包括房屋結構,照片,面積,房齡,對應的學校,甚至所有歷史交易價格,收稅情況。

一套網上非重點學區房的信息,從房屋具體信息到賣方中介、歷史價格、到學校信息,全部透明

如果買家對一個房子感興趣,買方中介就會聯繫賣方中介看房。看房時賣家中介會在房子大門套一個密碼鎖,買方中介憑藉對方提供的密碼帶領買家開門看房。看房過程中,賣家必須離開房子,賣方中介也不能在場。

房子上市之後,會定期舉行公開看房時間,在規定時間內(比如週日上午8點到12點),任何人都可以進這個房子看房,賣方中介會在房子內公開跟到訪者溝通介紹,也就是所謂的Open House。

一般賣家中介會掛在房門前的密碼鎖,買房中介只要憑着密碼就可以看房

我們是提前了大半年開始看房的,原以爲時間足夠充裕了,可以慢慢找慢慢挑,可是當時在市場上一搜,該小學的學區房一共才6套,而在我們預算範圍內的只有4套,全部是在最近2個月內剛上市的。

於是中介幫我們4套全約了看房,結果呢?

第一套房子狀況一塌糊塗,必須斥資整棟,重新裝修才能入住;

第二套是60多年前建造的超舊小房子,單價超貴;

第三套房子的前房東夫妻一年前在房子裡過世,屬於中國人不願意接手的“凶宅”;

只剩一套房子中規中矩,可是全部臥室都朝北,後院巨大但都是窪地,據說一下雨就容易積水氾濫。

面對這個情況,我們只有選擇了繼續等待。

美國賣房中介都會在房子前面插一塊牌子顯示在售,並寫上中介的信息

可是,在接下來等待的3個月內,不僅這4套房子全都被人買走了,另外新出的5套房子,在我們猶豫的時候,也全都被人拿下了!

這個時候,我們纔開始意識到美國的學區房等不得,只要房子沒有不可忍受的大問題,都會很快被搶走。於是,在又看了一套新出的房子之後,我們不再糾結這個那個,直接出價了。

這裡要給大家介紹一下美國買房的出價流程:

首先,買家必須獲得銀行出具的財力背景調查預先批准書,證明自己有能力貸款或者購房;

然後,由賣家提供房屋銷售細則,詳細說明房子的狀況,包括房齡、面積、結構、裝修和設備等所有情況,確保信息的準確詳實;

最後,買家看房如滿意就出意向書(offer),賣家一般24小時內給出答覆,是拒絕,接受還是還價。

基於之前的非學區房購房經驗,我們預期賣家會還價,所以我們的出價比賣家的開價低了1萬美金。結果第二天,賣家一點還價的空間都沒有留,直接拒絕了我們的開價。

就在我們準備提高金額重新開價時,賣方通知我們已經接受了其他買家,最終房子在一美分都沒有還價的情況下,一週內就賣出了……

如果說錯失第一套房子只是心有不甘,兩週後和第二套房子再次擦肩而過,讓我們悔恨不已——那是一套各方面條件都讓我們心動的房子。

原以爲可以萬無一失,但因爲所有買家的出價都是不公開的,所以我們並不知道還有人出價比我們還高,房主最終選擇了一個開價比我們高了1000美金的買家,真是竹籃打水一場空!

直到那一刻,我才徹底明白了:在美國買學區房,特別是心儀的學區房,不僅要快,還要靠競價來搶的。同時,還要找對中介,通過業內關係,提前瞭解信息,做到知己知彼!

**************

於是,在進入看房第5個月的時候,我們果斷換掉了之前僱傭的亞裔中介(當時中介協議簽了4個月正好結束),選擇了當地最大中介公司一個看上去非常靈活,自稱業內關係很熟的白人妹妹作爲買方中介。

後來證明這是一個非常明智的決定。

這個白人妹妹一上任,就帶我們看了最新市場上的兩套房子,在我們明確看不中的情況下,又推薦了一套房子要帶我們去看房。那時這套房子才上市一週,並在那幾天已經收到了6個不同的買方開價,所以市場上已經不讓人看房了。

但賣方中介和我們的白人妹妹在業內認識,算是朋友,於是她的一通電話之後,賣方中介就破例讓我們看房了,但明確說當天房主就會在所有已經收到的買家開價中做選擇了。

這就意味着即使我們想買,從看房到正式出價,也只有半天時間。

結果我們對這套房子一見鍾情,鑑於之前的教訓,決定當天下午立即出價。

可是到底如何出價,是壓價,原價,還是高於原價?如果高於原價,競價多少才能擊敗其他買家?這讓我們犯難了。

爲了不再錯失這個房子,我們原打算加價2000美金,可這時白人妹妹利用她的 “內部消息”,建議我們只需加價1000美金,但給出更多的定金(一般當地都是給500-1000定金,我們支付了2000定金),這樣就可以在買家中脫穎而出,顯示誠意。

出價之後的24小時,我們都是在不安等待中度過的,生怕再次被篩選掉。到第二天晚上,白人妹妹打來電話說我們的出價被賣家接受了,我們才真正安下心來,那真是這大半年漫漫找房路里,最快樂和滿足的時候。

看房當天拍攝的照片,白人妹妹也出鏡了

接下來就是在白人妹妹的幫助下走流程了:簽訂正式購房合同、申請貸款、做房屋估價、做房屋檢測。前兩個步驟跟中國類似,後面兩個可能是美國特有。

房屋估價一般是中介幫忙找專業人士重新評估房價,拿到估價書後,如果價格和購房金額相差不大,雙方就繼續走下一步流程;如果估價低於購房金額很多,則買方可以和賣方溝通降價,或者選擇結束交易拿回定金。我們的估價只差了1600美金左右,加上是自己高價搶來的學區房,當然不介意了。

然後就是找專業檢測師,對房屋的結構和設備進行檢測並出具報告。如果房屋有很多大問題,則買房可以和賣方協商價格或達成解決方案。我們的檢測報告雖然列出了一些問題,但都不是很嚴重,所以也就沒在意。

房屋檢測的列表,包含了房屋的各方面,外部內部結構,房屋設施,排水等

可是!等我們全家住進來,才發現房子有很多大問題,而這些房屋檢測師都沒有查出來,導致了後續非常多的麻煩……

比如,有七八扇窗關不上且無法修理,需要重新更換;房屋後方的牆面和地面有裂縫,一下大雨地下室就漏水;浴室的浴缸和馬桶太陳舊,住進來半年後,水就漏到了一樓的廚房天花板;草坪到處是禿地,噴水系統也有問題……我可以說上一籮筐。

之所以有這麼多坑,還不是因爲當時太急於搞定這套學區房了,根本顧不上細看,也沒有認真挑選一位靠譜誠信的房屋檢測師。

等銀行貸款到位,我們就去辦理交房拿鑰匙了。至此整套購房流程結束。

**********

這次學區房的購買,和我們幾年前購買非學區房的經歷相比,差別太太太太大了:

1. 非學區房,從看房到交房,一共經歷了6個月左右,而學區房只花了1個月;

2. 非學區房出價時,我們是那天唯一的買家;而學區房同一天有6個不同的買家互相競價;

3.非學區房的成交價比賣家開價低了1.5萬美金,學區房卻高了1000美金;

4.非學區房更大更新更時尚,卻比學區房還要便宜20萬美金。我給一個對比圖大家看看就知道了(上面是非學區房,下面是學區房)

如今,我們住進這個學區房已有好幾個月了,雖然和之前的家相比更小更舊,但孩子步行3分鐘就可以到本地最好的小學,從家裡出門去購物和買菜也比之前方便很多。

即使當時購房價格不便宜,也很倉促,但總體來說我們覺得還是非常值得的,而且這半年房子的市場估值又漲了1%。

孩子放學後從斜對面這條小路走2分鐘就能到家了

現在我偶爾還會關注一下本地的學區房市場,發現即使在疫情之下,附近的學區房仍然是市場上的香饃饃,即使偶爾出來一套,也基本在一兩週內就被快速買走了。

看來,美國人民對學區房的追捧,無論什麼時候都不會減弱。我們對“西式快樂教育”的固有印象,是時候被顛覆了——大洋彼岸的焦慮,早已排山倒海,無處安放。

【更多精彩內容歡迎搜索關注:家長會了麼,本站旗下反焦慮反套路反雞湯的親子教育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