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爾芙136歲冥誕!英知名意識流小說家 登谷歌首頁

吳爾芙生於1882年1月25日,並於1912年嫁給丈夫倫納德(Leonard)。(圖/翻攝自Google)

國際中心綜合報導

谷歌首頁的Google Doodle今天(25日)出現一名成熟女性的優雅側臉,其實她正是英國知名作家維吉尼亞吳爾芙(Virginia Woolf),被譽爲英國最偉大的小說家之一,且她對文學界所造成的影響力,延續至今。

根據英國《太陽報》報導,吳爾芙生於倫敦貴族書香世家史蒂芬家族」,她的父親是名歷史學家評論家萊斯利斯蒂芬爵士(Leslie Stephen),她的母親是富於護理知識、關心貧弱階層傳統女性朱莉婭斯蒂芬(Julia Stephen)。

在父親的教導之下,吳爾芙從小就走上寫作之路,於1904年發表人生第一部作品,隔年就爲泰晤士報Times Literary Supplement撰稿,也曾參加當時由作家組成且具有影響力的「布盧姆斯伯裡團體」(The Bloomsbury Group)。

回首的她人生作品,她於1915年出版第一部小說《出航》(The Voyage Out),且於一戰、二戰期間大量發表作品,包括《戴洛威夫人》(Mrs Dalloway)、《到燈塔去》(To the Lighthouse)以及《美麗佳人歐蘭朵》(Orlando)等名作,奠定她成爲當時文學界的知名小說家與散文家之一,也是英國三大意識流小說家之一。

▲ 吳爾芙以人們心底潛意識爲描繪的意識流寫作方式,成爲文學界關注的對象。(圖/達志影像美聯社

報導指出,隨着家人相繼過世,吳爾芙深受憂鬱症所苦。1941那年,吳爾芙完成人生最後一部小說《布幕之間》(Between the Acts)後,便選擇離開人世,於3月28日投入住家附近的歐塞河(River Ouse)溺死。

不過,吳爾芙並沒有因爲死亡而消逝人間,隨着20世紀女權運動興起,她的影響力更是顯著。1977至1980年期間,她的多本《日記》與《書信集》相繼出版,將她的聲望再往上提升,被譽爲英國文學界傑出女作家、文學評論家以及女性主義文學先驅

此外,她的人生故事也被翻拍成戲劇以及電影作品,例如2002年由妮可基嫚主演奧斯卡獲獎影片《時時刻刻》(The Hours)。2014年,英國國家肖像館(The National Portrait Gallery)也爲她舉辦爲期3個月的展覽。

★圖片爲版權照片由達志影像供《ETtoday新聞雲》專用,任何網站報刊電視臺未經達志影像許可,不得部分全部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