霧峰藝術家輩出 民代爭取設紀念室、碑

臺灣知名藝術家顏水龍、林壽宇、沈耀初及霍剛等都曾有霧峰生活的足跡,臺中市議員李天生17日建議分別成立紀念室或設置紀念碑收錄事蹟,推廣霧峰觀光。圖爲李天生觀展示意圖。(臺中市議員李天生提供/潘虹恩臺中傳真)

多位知名藝術家顏水龍、林壽宇、沈耀初及霍剛等都曾有在臺中霧峰生活的足跡,而霧峰林家出身的林壽宇大半作品捐高美館永久收藏。臺中市議員李天生17日建議,分別爲藝術家們成立「紀念室」或設置「紀念碑」收錄事蹟;文化局迴應表示,盼透過主題展覽、相關研究來深化臺中地方美術史。

李天生指出,國寶級藝術家顏水龍曾獲得林獻堂父子資助留學,認林獻堂爲義父,並視霧峰爲第二故鄉,晚年居住在省議會旁別墅直到逝世;出身霧峰林家的國際著名畫家林壽宇,雖生前有意將作品留在臺中卻未如願,大半作品捐給高雄市立美術館永久典藏,成爲地方憾事。

李天生說,臺灣第一代現代抽象藝術家的霍剛,曾分發至霧峰光復國小任教,並居住在光復新村;出身福建詔安的金石派書畫大師沈耀初也曾因戰事留臺,在霧峰農工任教41年。北溝故宮在霧峰停留15年,時任故宮副院長莊嚴是以瘦金體聞名的書法家,他有3子包括文學家莊因、現代畫家莊喆及攝影家莊靈,和小篆著稱的瓷器專家譚旦冏都是霧峰寶貴的文化資產。

他強調,藝術家們「一生和霧峰結緣深厚,卻未留下點滴痕跡」,建議分別在大師們住處、任教學校、宮保第及北溝故宮等地設置「紀念室」或「紀念碑」收錄大師事蹟,提供遊客憑弔景仰及參觀學習。

但臺中市文化局迴應表示,文化局近年透過主題展覽規畫逐步建構臺中地方美術史,希望透過史料探究、田野調查、展覽規畫、美術出版等深化臺中地方美術發展史,奠定基石並接軌國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