誤會大了! 44%民衆誤認臺灣發電主力是核能
▲調查發現,高達82%的臺灣民衆關心能源政策的發展,卻有44%的受訪者認爲目前主要發電方式是核能 。(圖/臺大風險社會與政策研究中心提供)
公投結果顯示,「以核養綠」公投第16案過關。臺灣大學風險社會與政策研究中心5日公佈一份民調顯示,雖然82%以上民衆關心能源政策發展,但僅有32%受訪者瞭解燃煤火力爲臺灣目前主要發電方式,而有44%受訪者認爲主要發電方式是核能。這份報告也顯示臺灣民衆對於目前我國能源狀況的認知相當不夠。
由臺大風險社會與政策研究中心所公佈「臺灣長期能源轉型公衆感知調查」是在今年6月23日至7月8日,透過電話訪問18歲以上民衆,共計問卷1078份。臺大國家發展研究所副教授張國暉表示,臺灣民衆對能源政策極爲關注,但整體能源素養仍須強化。政府應藉由多重媒介建立能源議題參與管道,並規劃清楚的能源政策路徑,才能增進能源轉型的社會信任度。
臺大環境永續政策與法律中心主任張文貞指出,今年公投之後,風險中心的民意調查讓我們看到公衆是關心能源政策的、但是認知不足。法律在能源轉型中所扮演的角色可分爲「能源相關公投的法制面向」和「司法促成能源轉型」兩個面向。
張文貞也強調,以公民爲基礎的環境運動,並不是只有公投一條路。臺灣在民主轉型過程中,要求人民能直接參與政策,這一努力的成果我們不應否認。但應該進行更多透明、公開、充足的資訊溝通。在學界也需更加努力,讓大家更加了解能源轉型的內涵。除了公投,透過更有資訊的環境公民團體,依循國際規範以及法院判決的方式,以司法訴訟促進能源轉型,亦是公民參與能源政策另一種途徑。
環境法律人協會理事長張譽尹觀察公投對能源轉型的影響,他認爲公投結果顯示民衆要每年降低1%的火力發電,卻不知火力發電除了燃煤還包括相對低碳的燃氣發電,而在降低火力發電、拒絕核食的公投結果之下,又通過了以核養綠的提案,若社會要重啓核四或其他核電廠延役,可能性如何?張譽尹說明,核四若要重啓有困難,新的核電機組若要延役在現況的考量下也很困難,於是在制度上、現實上,要及時補足所降低的火力發電比率,都是難的。
最後,周桂田指出,應該要看總體能源分散、自主性與選擇權利,來討論整體國家的能源發展。要符合能源轉型的正當性,需透過積極溝通、充分清楚的能源資訊傳遞、足夠的誘因,才能促成社會共識與改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