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價漲、就業成長減弱 聯準會面臨停滯性通膨

美國上週公佈8月非農就業人口增加23.5萬人,足足比華爾街預期增幅少了50萬人。然而,過去2周以來原油價格暴漲13%,連帶推動消費者物價上漲,令不少人想起1970年代停滯性通膨的情景。當年美國物價漲翻天、失業率飆高,導致經濟成長減速,股市也一蹶不振。

聯準會主席鮑爾一再避免使用「停滯性通膨」來形容經濟現況,並強調短期內物價飆漲只是暫時現象,而就業成長減速也是近日新冠肺炎變種病毒造成的暫時現象。但仍有經濟學家認爲,假設疫情長期持續下去,聯準會口中的暫時現象恐將成爲常態。

安聯首席經濟顧問伊爾艾朗(Mohamed El-Erian)表示:「有些人將矛頭指向Delta變種病毒,有些人則認爲是勞工市場運作不當使企業徵不到適當人才。」但無論如何,聯準會每月1200億美元的購債計劃短期內恐怕無法退場。

《巴倫週刊》報導,美國8月就業報告可從兩處細節看出停滯性通膨已經存在。首先,8月美國勞動參與率維持在7月的61.7%,低於疫情前的63.3%。隨着政府提供的每週300美元疫情相關失業補助在9月陸續到期,經濟學家原本預期在疫情中失業的1100萬人已開始重返勞工市場,但8月勞動參與率顯示事實相反。

在失業勞工不願重返職場的情況下,企業付出更多薪資吸引人才,再透過商品及服務漲價來彌補人事成本增加造成的負擔。

Bleakley顧問公司投資長布魯克瓦爾(Peter Broockvar)表示:「我們已開始看到勞工薪資與物價雙漲的跡象。」8月勞工平均時薪月增0.6%,年增4.3%。

眼看美國停滯性通膨逐漸形成,經濟學家已經開始調降經濟預期。牛津經濟研究院預期美國第三季經濟成長2.7%,低於先前預期的6.5%成長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