勿捐“不適合孩子的書”(讀者之聲)
“我媽媽有上萬冊藏書,想送給涼山的孩子們!這是她的遺願。”近日,市民王先生向中國寧波網民生e點通求助。他的母親叫王亞萍,退休前是東恩中學語文老師。2002年8月,在柳錦社區居委會、市圖書館和東恩中學支持下,她創辦的“寧波市青少年希望書室”免費向社區居民開放。老人積攢了上萬冊圖書,她知道“孩子喜歡什麼圖書”,知道“什麼圖書適合孩子”,多年來採購和收集的圖書,都是課外輔導資料、小說、兒童讀物、工具書、科普讀物、人物傳記、繪畫集等。
社會上給中小學校捐贈圖書的愛心舉動很多,值得點贊。然而筆者發現,不少捐贈並不“精準”,而是愛心人士或上級圖書館打包批量處理,以致出現了以下幾種情況:
其一,“孩子讀不懂”。這些圖書有的老掉牙,有的深奧難懂,有的是專業書,中小學生即便勉強讀完,最終也是稀裡糊塗,不知其意。
其二,“孩子不喜歡”。雖然書封上也標着“少兒讀本”,可借閱的孩子只看了幾頁就不讀了,因爲它們並不是孩子喜歡的,編輯出版時“一廂情願”,選材和行文不對路。
其三,“孩子不適合”。不少中小學校園圖書館不僅有理論高深的書,還有如何致富、如何化妝的書,不能說這些書完全不好,但孩子不需要,也不適合他們閱讀。
倡導少兒閱讀,需要社會愛心捐書。但有好心,還需要把事情做好,要做到捐贈“孩子喜歡”“適合孩子閱讀”“孩子能讀懂”“有積極健康意義”的圖書。就像寧波這位去世的老人一樣,留下“適合孩子的圖書”,捐贈給中小學校,才能讓孩子進行有效的閱讀。
同時,中小學校圖書館也要嚴格把關,對捐贈圖書認真查驗後再上架,不讓不適合的圖書魚目混珠,敗壞孩子的閱讀興趣,在他們尚無鑑別能力的時候混淆認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