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豊山有深憂 請直說

(圖/本報系資料照)

吳豊山老驥伏櫪出任海基會董事長,自上任以來,使盡全力,嘗試打開兩岸的僵局。海基會2月27日下午舉行第12屆董監事第6次聯席會議,吳致詞指出,「海基會和大陸海協會的對話功能,自2016年蔡英文總統上任後即告中斷。海基會當下的主要職責,除了處理日常交流事務之外,就是設法恢復兩會對話,促進兩岸和平」。

在此之前, 去年11月29日,在國民黨前主席吳伯雄與妻子戴美玉的鑽石婚宴上,吳豊山特別私下向蘇起坦言對兩岸緊張局勢感到憂心,並請教該如何應對,是否有破解之道?老臣謀國之心令人欽敬,蘇的答案卻是:「現在已經來不及了」。理由是「如今局勢已陷入僵局,任何解決方案恐怕都爲時已晚」。

依吳的看法,要促進兩岸和平,「恢復兩會對話」爲重要方法之一。然而,在民進黨執政期間,因不承認「九二共識」,兩岸的常軌對話必然中斷。民進黨之所以不承認「九二共識」,吳認爲原因在於,「自1992迄今已過33年,兩岸從來沒有針對2000年纔出現的所謂九二共識有任何討論,但對岸卻對九二共識多次任意擴大其意涵,我方當然不能接受」。

問題卡在「九二共識」存在與否及其意涵。國民黨參與1992年兩岸事務者,在當年或以後,確實公開說過或白紙黑字寫過沒有共識;中共自習近平上臺以來,在此議題沒有商量餘地,確實有「擴大其意涵」的紀錄。然而,如今的現實是,中共堅持「九二共識」爲兩岸對話前提要件,在民進黨亦堅持不接受的情況下,兩岸常軌對話陷入僵局,沒有解開的絲毫希望,近乎死局。

如何解開僵局,避免真正的死局,吳豊山給出線索藏在《中國時報》與《旺報》在去年11月30日及12月5日刊出的〈社論〉,「只要仔細研讀,一定可以在求同存異中找到中華民國的位置,因此希望兩岸擴大交流,俾早日舉行『吳張(志軍)會』」。

細讀兩篇社論,前一篇提到「從國臺辦與吳豊山的談話看出,雙方都認同『求同存異』的精神,也都認爲兩岸應該以此爲基礎恢復對話,但分歧在於雙方對『同』與『異』的關係各執一詞」。用意無非還是在模糊兩岸各自堅持的主張,讓彼此可以在模糊之中找到與對方展開實質官方正式對談的臺階。

這裡的問題是,中共主張「兩岸一國」,民進黨主張「一邊一國,互不隸屬」,兩者之間沒有可以交集的模糊空間,縱使《中時》建議的「兩岸同屬中華民國」及「大陸地區是臺灣地區以外之中華民國領土」也行不通。

後一篇雖然也提到「九二共識」的問題,重點側重在「交流」。民進黨兩岸「一邊一國,互不隸屬」的主張很自然地會得出一種邏輯結果,即與對岸的交流就是走入中共統戰的陷阱,對臺灣存在極高風險,拒之唯恐不及。基本上是無解的死局。

中共無論如何是要統一臺灣的,我們不可存有他們那天會知難而退的幻想。站在他們主觀的角度,肯定是要克服萬難的,而且不排除動武。雖然長期以來中共高舉「和平統一」與「和平發展」,但中共對自己的概念有一套與外界不同的定義,例如:自由、民主、法治、人權等等皆是,和平亦然。

由於《中時》與《旺報》的〈社論〉所建議的說法與民進黨歷來堅持的政策路線方枘圓鑿,吳豊山提及此兩篇,用意就顯得隱晦不明,何不直接打開天窗說亮話,提出自己的建議,或許能爲民進黨找出一條相對安全的明路!(作者爲政大國發所博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