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陵農場黑天鵝家族再添新員 優化家族基因

武陵農場爲優化黑天鵝基因進行換鵝任務,武陵農場場長鄭源敏(左)與大久珍禽繁殖場業者范進軒(右)互換黑天鵝飼養。(圖/ 中央社)

武陵農場去年和大久珍禽繁殖場互換1只歐美品系的公黑天鵝,今年再以1只母黑天鵝交換另只加拿大品系的公黑天鵝,避免近親繁殖,讓天鵝家族更茁壯。

武陵農場園區生物相與生態物種豐富多元,武陵農場副場長鬍發韜今天接受中央社記者訪問指出,農場在2007年分別自臺北市立動物園取得1只公鵝,與場內來自慈湖陵寢管理處的2只母鵝進行繁衍,陸續生下第二代、第三代,至今已不可考繁衍至第幾代。

胡發韜指出,場內本有8只黑天鵝,其中1只母天鵝逃走,剩下5只母黑天鵝、2只公黑天鵝。去年和大久珍禽繁殖場互換公黑天鵝,今年再以1只母黑天鵝換1只公黑天鵝。

胡發韜說,去年與大久珍禽繁殖場進行黑天鵝交換,引進歐美品種的黑天鵝,今年再以1只母黑天鵝交換另只來自加拿大品系的公黑天鵝,目前,武陵農場內有4母3公黑天鵝,2對黑天鵝居住在露營區的生態池旁,另3只黑天鵝則在場本部旁的池塘。

胡發韜指出,黑天鵝是一夫一妻制,領域性很強,但少數會有1公鵝配2母鵝,黑天鵝的記憶在1年後退化,所以容易產生近親繁衍,希望透過換鵝,增加農場內黑天鵝品系的多樣化,進一步優化黑天鵝的基因。

武陵農場去年和大久珍禽繁殖場互換1只歐美品系的公黑天鵝,今年再以1只母黑天鵝交換另只加拿大品系的公黑天鵝,希望透過換鵝,增加農場內黑天鵝品系的多樣化,進一步優化黑天鵝的基因。(圖/ 中央社)

黑天鵝繁殖期約在每年冬季到4月左右,因黑天鵝父母有強烈的護幼性與領域性,屆時農場會把不同羣體區隔開來,防止將要逐漸獨立門戶的小天鵝,因爲領域爭奪而遭受攻擊,讓武陵黑天鵝家族都有適當棲地環境。(編輯:謝雅竹)11107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