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人機駕駛員人才緊缺,專業“飛手”在未來就業市場充滿機會

2024年10月21日,山東聊城,農機手操作植保無人機進行小麥施肥作業。視覺中國 資料圖

第一次“駕駛”無人機飛向農場,95後廣東女孩洛言忍不住感慨,“科技改變生活”。這架無人機帶她追過夕陽,“投喂”過果樹,成了她的得力助手。

今年4月,洛言從“非常潮流”的父親手中接過了一件大機器——植保無人機。經過專業培訓、考取合格證,她成爲廣東江門最年輕的女“飛手”。農場裡的香水檸檬、木瓜田地的養護“航線圖”規劃在無人機遙控器中,起降之間,催花保花的營養液很快就精準噴灑到了農作物上。

人們通常說的無人機“飛手”,也就是2019年被納入國家職業分類大典的新職業“無人機駕駛員”。不過,“無人機駕駛員”的工作遠不止操控無人機,還包括安裝調試設備、規劃飛行航線、校對飛行參數、分析採集數據等。

隨着低空經濟的蓬勃發展和無人機應用領域的不斷拓展,近年來,這一新職業越發缺人了。

10月8日,國務院新聞辦公室召開的新聞發佈會上,國家發展改革委副主任李春臨提到:“技術進步在推動經濟轉型和產業升級的同時,還會催生許多新職業和新就業崗位。比如,低空經濟的蓬勃發展催生了無人機操控員這樣一個新崗位。據有關部門測算,現在我國這個崗位的就業人才缺口高達100萬人。”

無人機“飛手”人才缺口逐漸變大,還催熱了考證市場。可是,一“證”在手,就能夠工作無憂了嗎?

多位受訪“飛手”說,從考取合格證到真正讓手中的無人機熟練完成任務,遠比想象中更難。面對技術的快速迭代,這一職業需要不斷提升個人技能和專業水平。

考證後,對“飛手”的真正考驗纔開始

4年前,從澳大利亞留學回國的洛言接手了位於廣東江門開平的1500畝農場。這幾年,農場裡種起了香水檸檬、香蕉、菠蘿蜜、木瓜等水果。但由於當地多低山丘陵,附近村莊勞動力稀少,果樹養護成了大問題。

“果樹類作物如果不及時養護,會影響它的生長髮育,並且農場勞作的面積又大,我們不想受限於人力。”洛言告訴記者,偶然間,她的父親在短視頻中看到了大疆農業植保無人機後,果斷建議購買一臺。就這樣,從訂購無人機到考取植保無人機系統操作手合格證,洛言一步步走得很順利。

但是,真正操作起來,讓無人機“聽話”並不容易。洛言坦言,即便自己理論考試得了滿分,但在農場操作起來還是覺得危險,甚至“有些害怕”。“就像考駕照一樣,真正得心應手還是得靠實踐。”

洛言第一次飛起無人機,是在高溫天氣下,爲香水檸檬樹和間種的幾十畝生薑灑水降溫。“無人機運行時帶起的風很大,飛得低了姜就會全部倒伏,但飛得高了,水又無法落到姜上。”她說,那時只能求助技術人員,通過飛行距離和風速測算出參考數據,再重新調整飛行,問題才得以解決。

一臺高科技機械設備,使用過程中常常出現問題。她坦言,“要在不同風速下飛行不同的高度,有時候還要輪流噴灑不同藥物,不同藥物的濃度又不同,不同濃度的藥物在多高的地方噴灑效果最好等,很多實際問題都需要不斷測試,不斷調整出適合自己農作物的參數。”

如今,洛言從提起32斤的無人機電池進行更換,到更新航線圖、配營養液,再到“駕駛”無人機穩穩地飛行在農場上空,儼然成爲一名科技感十足的“新農人”。

在深圳,90後外賣小哥羅錫坤完成了從“騎手”到“飛手”的身份轉換:路上奔波的不再是他,而是一臺臺無人機。

兩年前,一則美團招募無人機“飛手”的招聘信息,讓對科技產品感興趣的他動了心。“當時覺得這樣一個新興行業,前景應該很不錯。”經過一個多月的理論與實操培訓,他順利通過了專業考試,並拿到了相應從業資格證書,轉型成了一名“應急飛手”。

“‘應急飛手’主要是進行飛行安全保障、應急處理等。”羅錫坤告訴記者,客戶下了訂單,商家處理訂單,由專門的取餐員負責送到附近的無人機起降機場,接下來就是他的工作了。

“深圳的一些景區、公園或者山上等地點,配送員送餐很困難,這時無人機配送就發揮了大作用。”不過,羅錫坤也坦言,配送航線越來越多,各種環境對無人機和智能調度系統的考驗也更具挑戰性。“尤其是大風大雨天氣下,我們不能讓一份美食過於傾斜,也不能散落,因此對平穩飛行的要求非常高。”

新崗位激發了他對無人機的更大興趣,後來,他又申請轉崗到培訓檢驗組做起了飛行運營工作,其中一項工作就是在無人機配送航線開設前,作爲“飛手”參與航線信息採集等。

最讓他記憶猶新的是,去年9月,他們接到公司通知要在市民廣場開闢一條臨時航線,“我們需要在夜間將無人機飛入一個半封閉的空間內,還要準確降落在兩平方米大小的地方。但現場不僅信號差,光線也差,相當於讓無人機蒙着眼參加100米衝刺,並且過程中不能偏離自己的跑道”。

羅錫坤告訴記者,訓練時間只有一週,他們和研發人員一起每天駐紮現場,給無人機做起了“視力矯正手術”。“任務順利完成了,這些技術方案也讓我們距離全天候運營的要求越來越近,相信不久的將來,用戶夜間的一些緊急需求,我們也可以用無人機幫助解決。”

去年年底,對無人機“飛手”崗位感興趣的95後女孩史啓慧,通過所在單位——大慶油田第三採油廠第八作業區的內部培訓考試,成功轉崗了,“還獲得一項新技能。”現在每天,無人機代替她開啓了“空中視角”,巡查屬地內的作業安全、環保等問題。

“在我之前,單位已經有兩名員工是比較成熟的‘飛手’了,這個崗位的需求量也在逐年增加。”史啓慧告訴記者,以她的工作地爲例,如果人工巡查整個屬地作業區,需要三四十人才能完成,“但有了無人機,僅需2-3人操作飛行就可以完成一天的工作了”。

不過,從對無人機毫不瞭解,到能夠在操作時“手跟上大腦”,她還是用了兩三個月的時間不斷去練習操控。“起初,有時候無人機飛到高塔附近,我非常害怕它會撞到塔上,遠遠地就開始繞着飛。但每次回看飛行路徑圖時才發現,其實距離塔很遠,飛出了一個很大的圈。”

史啓慧坦言,當時無法通過攝像頭判斷實際距離,每次飛到塔附近都非常緊張。怎麼辦?她只能不斷走到塔附近一遍遍練習飛行,試着找到實際距離和攝像距離之間的關聯,讓無人機飛得更加精準。

“飛手”也要跟上技術迭代的腳步

無人機成爲油田巡檢不可替代的“千里眼”,如今,已經能夠獨立完成任務的史啓慧依舊覺得,這一新職業崗位需要膽大心細,更需要不斷練習和積累經驗。

“例如我們在油田企業,荒野上進行作業不僅範圍非常大,信號也不佳,圖傳效果可能更不好,都會影響我們的判斷。又比如在東北,春秋季節風很大,冬天非常寒冷,無人機操作難度就會加大,這些時候我們就要憑藉不斷提升的專業知識和個人技能應對各種困難了。”在史啓慧看來,目前無人機的類型越來越多,技術迭代升級速度越來越快,“飛手”還需要及時進行必要的培訓調整,跟上發展的腳步。

同樣,成爲“飛手”後,羅錫坤需要進行大量學習。“無人機送貨是一個新奇的體驗,它的效率非常高,不需要等紅綠燈,就好像‘轉瞬即達’。”他笑稱,最初上崗時,按照相關監管規定要求,無人機配送需要在視距內運行,“我需要騎着電動車拿着遙控器追着無人機跑,和以前送外賣的感覺差不多”。

不久後,公司獲批可以在城市裡做超視距無人機配送,羅錫坤開始坐在運營管理中心通過後臺系統進行監控,有時要同時監管好幾架無人機。“以前要不斷地跑或動手幹,做了‘飛手’,除了個人技能的提升,由於無人機功能迭代太快,還需要不斷學習新功能運行的邏輯變化等。”

來到自己更感興趣的飛行運營崗,羅錫坤的收入增加了,對自己的職業規劃也有了更清晰的目標。“無人機領域還有很多專業證書可以考取,我在工作之餘也會不斷學習更多的無人機操作技能,今年的一個願望就是能夠把無人機教員證考下來。”

根據中國民航局的數據,截至今年6月,全國實名登記的無人機已經達到187.5萬架,僅有超過22.5萬人擁有無人機操控員執照。在華南農業大學工程學院機器人工程專業主任李繼宇看來,無人機行業對於專業人才的需求遠大於供給。

“未來幾年,低空經濟將成爲推動數字經濟發展的重要力量,對於專業‘飛手’的需求也會越來越迫切,未來的就業市場將充滿機會。”在李繼宇看來,行業人才缺口亟待解決,無人機培訓與高校結合或是一種有效的教育模式,能夠促進產教融合、校企合作,培養適應現代高科技產業發展的高素質技術技能人才。

就在不久前,華南農業大學獲批成立中國AOPA高校無人機駕駛員合格證培訓和考試中心,主要爲華南地區在校大學生及社會人員提供專業的無人機操作技能培訓與考覈。而對於想要加入“飛手”行業的年輕人而言,考證過後還有不少難關。

李繼宇告訴記者,想要成爲一名職業“飛手”,首先要經過至少半年的專業培訓,而想要從入門到熟練掌握,則需要2-3年的實際操作積累,相關培訓成本普遍高達3.5萬元。“如果想要考取教員執照,那就要有100小時以上的機長經歷,兩年以上的工作經驗。”

“同時,作爲一名合格的‘飛手’,還需要學習掌握無人機的基本概念和原理、安全操作規範、飛行技術和操作技巧、維護與保養、應用領域及案例分析等內容。”李繼宇認爲,隨着無人機行業的快速發展,競爭也在加劇,更需要不斷提升個人技能和專業水平以保持競爭力。

來源:中國青年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