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色覺醒》賴嶽謙:中國大陸戰略軸線?積極防禦?對等抗衡?

無色覺醒》賴嶽謙中國大陸戰略軸線?積極防禦?對等抗衡?(圖/美聯社)

無色覺醒》賴嶽謙:中國大陸戰略軸線?積極防禦?對等抗衡?(圖/美聯社)

歡迎收看《無色覺醒》言論視頻節目第737集播出,由主講人賴嶽謙教授綜合評論理性分析:「中國戰略軸線解析改變現狀?積極防禦?」

解析中國大陸戰略軸線可分成兩大路線並行。

面對小國,採取積極防禦態勢,也就是說,你如果改變現狀,我就讓現狀回不去,維持彼此現狀的「小國戰略軸線」局面。

面對大國,則是採取強硬的態度,就是你怎麼對我,我就怎麼對你,禮尚往來,若是遭到大國打壓,也決不屈服,這就是對「大國戰略軸線」的做法。

最能體現中國大陸小國戰略,莫過於由日本右翼政客所激化的釣魚島列嶼(日稱:尖閣諸島爭議,當日方政權企圖將釣魚島國有化,破壞彼此對於爭議領土的默契時,中國大陸不僅強烈抗議,更採取強硬的手段回擊。

針對釣魚島爭議,日本沖繩縣石垣市議會2020年6月22日通過,將釣魚島列嶼(尖閣諸島)地址名稱,從登野城改爲「登野城尖閣」的議案,並於2020年10月1日起生效。日本政府之舉措有將釣魚島列嶼國有化的實質涵意。

日本不僅高調將釣魚島列嶼國有化,更在先前美日防衛首長會議時,將釣魚島海域劃入「美日安保條約」的協防範圍內,此舉明顯是對釣魚島領土主權爭議國的挑釁,與打破區域現狀的行爲。對此中國大陸不僅加強「中國海警船」對釣魚島海域的巡邏,對前來釣島海域的日本漁船施行必要的驅離警示。甚或搭配中國東海艦隊快艇,以牽制日本自衛隊護衛艦

中國在對大國戰略上,則與小國戰略不同,面對世界強權美國不斷在國際經貿或外交的壓迫,中國大陸不僅沒有屈服的態勢,反以大國風範之對等力道進行反擊。

美國以利益優先,在國際上對他國進行經濟等制裁。曾經因石油資源利益問題,出兵中東地區的伊拉克與敘利亞。甚至對與盟國利益衝突,也不會因此讓步。位於歐洲波羅的海德俄合作建置計劃的「北溪天然氣2號管線」(Nord Stream 2)的興建議題,就成爲美國與德國爭論的焦點

俄羅斯和美國後,歐盟是第三大液態天然氣市場,其中又屬德國的天然氣需求,是所有歐盟國家之中最高。此外,德國近期大量推動減碳政策,並宣示預計在2023年時,廢除全國境內所有的核能電廠,因此對天然氣的需求大幅提升。

德國爲保障在冬季天然氣的供應,與歐洲天然氣供應大國的俄羅斯達成協議,興建「北溪天然氣2號管線」穿過波羅的海進入德國,如此可以避免穿越中間國烏克蘭,降低天然氣輸送的政治風險,而這屬於德國的能源主權建設卻遭到美國強力的反對,甚至揚言要制裁興建天然氣管道的歐洲公司。

美國自從2017年頁岩油提煉技術進步後,不僅不需要大舉進口能源,甚至搖身一變成爲能源輸出國液化天然氣資源也供過於求。因此自然希望高需求的德國能成爲潛在買家。然而地理位置的現實,美國天然氣需要透過運載船才能送抵德國,因此天然氣的成本價格,始終無法與俄國競爭

美國也對相關合作集團展開制裁,部分公司迫使退出該計劃。由此可見,即便是如德國的堅實盟友,美國在自身利益受到影響時,也會展開制裁手段。然而,不同於歐洲國家,中國大陸企業面對美國政府的國際打壓,中國大陸不僅沒有低頭,甚至以相對的方式進行反擊。

美中貿易戰,從關稅與專利財權,打到數位科技通訊產業等,對挑起爭端的美國,中國大陸政府爲因應美國任意制裁與其相互配合的企業,也增設「不可靠實體清單」來反制,並於2020年9月19日正式發佈。中國商務部指出,對不遵守市場規則,背離契約精神,出於非商業對中國企業實施封鎖或斷供,嚴重損害中國企業正當權益的外國企業組織或個人,將列入該清單。

近年國際關注焦點在這全球前兩大經濟體的競爭態勢,而中國大陸戰略軸線也等同於向外界宣示,中國已是能與美國平起平坐的世界大國。……更多內容請點閱本視頻節目觀看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