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錫一古鎮歷時6年修復 開張3年卻只熱鬧一陣

位於無錫、蘇州、常熟三地交界的盪口古鎮,素有“小蘇州”、“銀盪口”之譽,是無錫市最早一批躋身中國歷史文化名鎮(區)和國家4A級景區的古鎮,也是無錫市域內保留江南水鄉古鎮舊貌最爲完整的古鎮。12日,盪口古鎮110多戶經營業主向記者反映,古鎮景區修復後開張3年只熱鬧了一陣,目前人氣蕭條,生意難做。爲此記者進行了實地調查。

逾四成商鋪空關

記者日前從古鎮西門進入景區。一位來自揚州經營梳子店的王姓男子說,自己開店近一年,生意從未好過,昨天只是晚上做了200多塊,今天還沒開張。

“連自己的生活費都賺不到,所以老婆在揚州打工,不敢跟過來。”一位來自淮安經營“藥膳酥”的中年男子說,一天房租要120元,電費10多元,還有水費、原料成本等,而一天營業額只有120元左右。

記者探訪發現,景區內許多店鋪空關。除了當地一些老人坐在小河邊的長椅上休憩,很少看到外地遊客。景區營銷部門工作人員透露,共284家商鋪,空關率在40%以上。

在一些經營戶看來,遊客少,跟景區收取門票有很大關係。一位中年女店主說,這裡沒收門票前人氣挺旺,周邊蘇州、上海等地不少遊客涌來,生意好做;自從2015年國慶長假後收取80元門票,人氣一落千丈。

位於景區東門附近的鵝湖酒店戴姓老闆告訴記者,古鎮剛開張那陣曾“火”了一把,自己開了家客棧,常常前面客人剛退房後面就有人入住,就是從收門票開始遊客慢慢少了,特別是蘇州、常熟自駕遊遊客不來了。由於人氣不旺,他兩年前撤出了景區。

負責景區運營的無錫盪口古鎮旅遊發展有限公司前臺接待人員也坦承,實行收取門票制度後,遊客確實少了。至於一天能賣多少門票,對方表示“這個不能講”。記者瞭解到,今年上半年景區遊客接待量130萬人次,比去年同期又跌了些。

經營戶們反映,無錫市居民可憑身份證免費進入景區,平時景區內以基本不消費的老年人居多,這裡已成當地居民的“後花園”。

景區業態同質化嚴重

經過6年的保護性修復,總投資10億元的盪口古鎮於2014年試營業、2015年正式對外開放,打出“吃在盪口、住在盪口、文化休閒在盪口”以及打造長三角休閒旅遊度假勝地的口號,一時令不少人興奮激動,可現實與期待落差頗大。

景區招商總監李瑜琿說,從去年下半年起,景區把武聖路作爲試點街區,清理沿路飯店、茶館等商鋪,規劃引進書店、工作室、傳統技藝等休閒體驗式商業業態,着力打造“樂活裡”吸引年輕遊客,激活消費力,增強景區黏性。現在問題是,景區內新老業態不相兼容,導致招商進展緩慢。

“門票只是導致現狀的一個因素,但不是最核心的。”李瑜琿認爲,門票只是導流工具,景區人氣很大程度上與景區商業業態有關。江南水鄉古鎮景區基本上清一色經營絲綢、珍珠、豬蹄等,同質化現象嚴重,沒辦法讓人停下腳步。其實,盪口古鎮可挖掘的土特產資源不少,比如年糕、冰油、醬排骨等,但當地旅遊部門對地方文化、土特產缺乏研究和開掘。此外,夏季晚上景區已完全免費開放,正是人氣最旺的時候,而許多當地人已關店門回家,經營觀念未及時順應旅遊形態的變化。

目前景區對試點街區商鋪採取特惠政策,可先經營後交租金,且租金爲0.50元/平方米/天,對書店更採取免房租政策,以此鼓勵和推進盪口古鎮商業業態轉型。

古鎮開發仍應凸顯特色

走在古鎮街巷,滿街是賣各種旅遊紀念品和經營各類小吃、飯館的商鋪,古鎮只有“居”而無“民”,缺乏生活氣息,完全淪爲商業小鎮。修復後的古鎮被隔離成封閉式景區,原先一個村的原住居民只剩一戶未搬遷。“我來就是想看古鎮原貌、瞭解居民日常生活狀態,可現在什麼都看不到。”一位從浙江來採風的楊姓攝影師逛了一圈後頗感失望。

現在外地人進盪口古鎮須先買票,當地一位旅遊業人士認爲,這樣採取強制性消費,急功近利,會嚇跑遊客,其實景區可以先讓遊客進來,在需要收費的景點設置收費窗口,由遊客按需自選。

“不能把人留下來,文化自然也難留下來。”省文物局文物保護處負責人陳朋光認爲,當地政府投入巨資修復古鎮,但商業開發應如何進行、如何把握“度”,值得思考。

文化活動少,客觀上影響了盪口古鎮景區的人氣提升。在景區南門,保安告訴記者,這裡只有雙休日搞點活動,外地遊客也少。景區營銷部一位丁姓工作人員說,景區在加大招商和營銷力度的同時,將圍繞遊客需求增加體驗和互動,比如利用景區晚上開放之機,增加小船搖櫓表演;利用錢偉長、錢穆、華君武等古鎮名人資源,弘揚國學,發展研學旅行。目前景區正圍繞晚清服飾、水上婚禮、花轎以及國際漫畫周等進行活動主題策劃。“一個新景區,需要5—8年的培育才能成熟起來。”當地旅遊業人士說。

盪口古鎮景區已整體從錫山區政府直屬管理劃歸錫山區文旅集團管理和運營,未來營運思路或將有所變化。景區所在地鵝湖鎮動作頻頻,力圖擦亮“盪口古鎮”這塊金字招牌。根據規劃,古鎮北面將建設佔地300畝的通用機場,期待以私人飛機、水上飛機帶動更多高端消費人羣前來休閒度假;東面規劃建設濱水休閒區,鵝真蕩步道已建成投用;南面南青蕩將規劃建設田園風貌區,主要發展農家樂、民宿等休閒度假業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