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怡農條款激化鬥爭
民進黨剛召開中執會修正《黨職人員選舉辦法》,通過降低參選地方與中央黨務人員的門檻標準,授權由中執會同意者可不受入黨時間限制。黨主席蔡英文藉由修改選舉遊戲規則,宣稱此舉有利於政治人才甄補,可吸納年輕政治世代參與黨務;且參選資格放寬可擴大至黨主席。黨內派系批評這是「因人設事」、黨主席介入派系權力鬥爭及激化派系間政治衝突,影射此量身訂作爲「吳怡農條款」。
這將排擠其他派系參選市黨部主委或未來成爲臺北市長候選人的機會,形成不公平競爭,種下黨內派系政治紛擾的根源;同時,恐加大跨世代政治權力競爭及衝突;甚至可能激化黨內政治天王競選總統之安排。
首先,此舉強化中執會人事決定權,強勢主席透過派系共治操作政治聯盟,垂直掌握地方黨部運作。此次擴大中執委對於入黨年限不及2年而開放其參選縣市黨部主委資格,主要是依據中執會可「議決重要人事案」,但此規定相當模糊,將形成黨中央強行介入地方人事安排,強化對地方黨部人事主導權及垂直管理,提升對地方事務權力的介入。
其次,對泛綠友黨政治聯盟產生政治吸納磁吸效應,具有「招降納叛」、海納百川之作用。這激勵年輕政治世代參與民進黨或成爲其政治盟友,例如和時代力量友好的林飛帆加入民進黨後立即任黨副秘書長、社民黨主席範雲成爲民進黨不分區立委。
再者,蔡英文結盟具黨內優勢的新潮流系,試圖壓制其他派系,這可能導致新系權力擴張,威脅其他派系生存發展。「吳怡農條款」成爲黨主席控制派系權力衝突的利器,然卻更膨脹新系在北市的攻城掠地,破壞原派系權力政治之平衡。
最後,民進黨對年輕世代加大政治籠絡,彰顯其爲年輕政黨形象,也加深標籤化國民黨爲老化世代政黨的認知。
此種由上而下忽視「羣衆路線」的政治吸納策略,其代價是將政治實踐轉向娛樂化、媚俗化,忽視制度建構及有效良善治理能力的培養。長期而言,有損臺灣民主政治發展。(作者爲佛光大學公共事務學系助理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