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釗燮訪問凸顯中東歐友臺抗陸 《華爾街日報》曝3關鍵
報導認爲,中東歐國家紛紛踏上立陶宛的後塵,起因於對北京投資的失望、認爲美國對其安全更爲關鍵,以及對蘇聯時期的不愉快回憶。圖爲外交部長吳釗燮26日在斯洛伐克智庫「全球安全論壇」(GLOBSEC)發表演說。(圖/中央社)
《華爾街日報》26日報導,隨着與中國大陸的關係降溫,中東歐國家正加深與臺灣的關係,從而導致與北京的對抗。報導認爲,中東歐國家紛紛踏上立陶宛的後塵,起因於對北京投資的失望、認爲美國對其安全更爲關鍵,以及對蘇聯時期的不愉快回憶。
隨着臺灣外長吳釗燮本週將訪問斯洛伐克與捷克,北京不但重申臺灣爲領土的一部分,更警告此舉將導致報復。先前立陶宛與臺灣達成協議,互相在首都設立實質上的大使館;加上波蘭與斯洛伐克近日捐贈新冠肺炎疫苗給臺灣,勾起北京心中的新仇與舊恨。
報導認爲,加強與臺灣的關係連結並與北京交惡,不過是西方與中國大陸在貿易、軍事與人權緊張關係的反映。此外,這也凸顯出西方內部對待日益有自信心的北京,態度上已出現分歧。
在歐洲,相較於德國、法國在內的主要國家,由於依賴與中國大陸的貿易而回避美國減少與北京接觸的要求;中歐國家不但與北京的貿易減少,更認爲與美國建立密切的關係對其安全更爲關鍵。
官員與專家不約而同地指出,由於北京投資的缺席,造成中東歐部分資本家出現虧損與失望,進而另覓合作伙伴。甚至,對中東歐的許多人而言,依賴獨裁巨人不免讓他們回憶起冷戰時期作爲蘇聯附庸的糟糕經驗。
捷克參議院議長維特齊(Milos Vystrcil)表示,「從我們自身的歷史來看,我們非常瞭解背後有一位老大哥的生活是甚麼感覺,這就是我們相挺臺灣的原因。因爲,他們背後也有一位老大哥中共」。
臺灣則謳歌與該地區的國家關係日益密切,並表示正尋求深化彼此工業、科學與綠能領域的合作機會。臺灣外交部在聲明中強調,「中東歐國家歷經專制政權的束縛,如今堅持民主、自由、人權與法治等共同價值觀,這些與臺灣相同」。
※北京的激烈言詞
北京長期以來挑戰臺灣積極尋求突破國際空間。大陸外交部發言人上週表示,「北京將採取措施保護領土,並監視吳先生(指吳釗燮)是如何在捷克與斯洛伐克四處遊蕩」。
早在2020年維特齊率領捷克代表團訪臺時,維特齊一句「我是臺灣人」激怒北京,大陸外交部警告「他們將爲此一短視的行爲與政治機會主義,付出沉痛代價」。
維特齊強調,捷克並不拒絕與北京的關係;他在與吳釗燮會面前談到,「但我們需要非常小心,讓彼此關係處於平等地位。如此我們不會建立任何型態的依賴,也不會失去獨立性與自由」。
※中東歐對北京看法惡化
根據捷克巴拉茨基大學(Palacky University)與斯洛伐克「中歐亞洲研究中心」(Central European Institute of Asian Studies)2020年民調,捷克民衆對中國大陸的負面看法,僅次於北韓與俄國而位居第三。過去3年內,對北京觀點下滑了40%,只有18%的受訪者信賴北京。
數字的轉變意味着對北京投資從前幾年的寄予厚望,逐漸轉爲棄若敝屣。捷克智庫「國際事務協會」(AMO)的卡拉斯蔻娃(Ivana Karaskova)表示,「區域已出現對北京的疲乏。原本預期中國大陸投資的涌入,最後卻沒有實現。各國現在對探索與臺灣合作的可能性更感興趣」。
報導分析,由北京領頭的17+1倡議,原本旨在促進中國大陸與17箇中東歐國家的貿易與投資關係;但成立10年來迄今進展甚微。立陶宛已於2021年退出該小組。至於歐盟最貧窮的成員保加利亞,部分村莊的民衆不斷學習中文,希望能用在大陸企業大舉前來之時,卻遲遲未曾盼來投資的腳步。
甚至,曾經大有希望的一帶一路倡議,如今這一系列的基礎設施建設計劃卻引來政界人士的懷疑。他們擔心國家因此債臺高築。
※臺灣富士康投資
相較之下,臺灣則在該地區進行重大投資,包括富士康在捷克營運工廠。臺北近日持續尋求增加與中東歐的貿易,由國家發展委員會龔明鑫與60多位工商界領袖,本週將與吳釗燮一同走訪該地區。
報導分析,身爲蘇聯前加盟共和國的立陶宛因爲與俄國接壤,歷史加上安全威脅讓該國部分民衆在臺灣身上看到自己的影子。
立陶宛外交部副部長艾德梅納斯(Mantas Adomėnas)強調,「臺灣與立陶宛只有在尊重國際權力與人民自決的政治秩序中,才得以生存。對臺灣威脅就是對立陶宛獨立的間接威脅,因爲這意味着破壞世界秩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