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論廣場》吳釗燮凸顯臺灣的自怨自艾(徐勉生)

吳釗燮(圖/外交部提供)

外交部長吳釗燮最近在世界各大媒體投書,呼籲國際社會支持臺灣參與聯合國。外長代表國家,以外長名義投書國際媒體必須非常慎重,否則不但達不到預期效果,還可能遭人輕視。綜觀吳部長此篇投書,其中有若干值得商榷之處。

首先是措辭不當。吳部長稱新冠疫情肆虐全球,臺灣已準備好做出貢獻。這是沿用去年吳部長在國際媒體以〈攜手共創更美好的後疫情時代──臺灣可以幫忙〉爲題發表專文中的類似用語。但是今年5月臺灣疫情爆發,政府手忙腳亂,尤其是欠缺疫苗。端賴日本及美國等捐贈疫苗,才解燃眉之急,也使臺灣被譏爲「疫苗乞丐」。另一方面,國產高端疫苗尚未做完三期臨牀試驗就貿然開打。5天之內就有6位接種後猝死案例。今年情況與去年大不相同,外交部不宜再沿用去年的用語「對世界做出貢獻」,而應改成「願意與各國攜手共同防疫」。

第二,投書內容欠缺新的論述。主要論點與往年一樣,只是一再抱怨聯合國2758號決議只處理中國代表權問題,沒有解決臺灣問題。關心臺灣的國際人士如果拿出歷年的說帖或者投書比對,就會發現外交部每年的論述大同小異。尤其是其中看不到我政府爲了參與聯合國做了哪些努力,我方訴求有哪些進展?

第三,訴求對象捨近求遠,不務實際。吳部長呼籲國際社會協助臺灣加入聯合國體系。但是世界各國都清楚,臺灣加入聯合國,必須得到中共的首肯。

筆者駐外期間曾多次進洽駐在國政府助我參與世衛大會。對方坦言相告:只要你們與北京達成協議,無論用什麼名義、什麼方式參加,我們都樂觀其成。然而目前兩岸關係陷入谷底。此時此際,臺灣想要參與聯合國體系,不啻緣木求魚。世界各國政府都知道臺灣參與聯合國體系的關鍵何在。民進黨政府不好好經營兩岸關係,卻尋求國際支持,只會令人質疑與不耐。

最重要的是,以外交部長之尊投書媒體,內容不但必須具備一定的高度,也要有相當的深度。吳部長投書中的重要論點,是民進黨及臺獨人士一貫的主張。意思是:「中國是中國,臺灣是臺灣;臺灣不是中國的一部分。」臺灣是不是中國的一部分?是一個老掉牙的爭論,已經不值得再做討論。另一方面,聯合國以及大多數會員國根本不想再討論2758號決議。

綜觀吳部長的投書,似乎只是臺灣在自怨自艾,爭取國際同情。平心而論,此篇投書若由立法院外交委員會召集人具名,反而更有代表性。以部長名義投書,卻缺少驚人之論,未能善用在國際曝光的機會,可惜了。

(作者爲退休大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