膝蓋痛「1行爲」恐壞更快!權威醫示警「危險角度」上班族也要當心

▲醫師提醒,膝蓋有疼痛問題,一定要先就醫檢查。(圖/達志/示意圖)

記者趙於婷/臺北報導

「膝蓋痛」多數人最先想到的就是「退化性關節炎」,但骨科權威、大林慈濟醫院關節中心主任呂紹睿提醒,痛就是一個警訊,這時最好不要先吃止痛藥,因爲一下不痛了就會輕忽,反而會讓膝關節壞的更快,膝蓋別「過度彎曲」使用,大約60到120度的彎曲就是NG動作,久坐的上班族也要警惕,因爲坐着彎太久,對膝蓋也是傷害。

呂紹睿在30年前開始研發膝關節健康促進方案,發現「內側皺壁」是軟骨破壞的主要原因。他說明,軟骨破壞病理機轉第一重點就是「摩擦」,年輕時膝關節彎的越多、越快、頻率越高,破壞就越大,引起的發炎也是破壞因素,長期下來關節越來越緊,靜態壓力就增加,導致軟骨破壞。

值得注意的是,很多人可能會認爲,不要過度彎曲膝蓋就好,但其實「久坐」也可能造成問題。呂紹睿指出,久坐會讓內側皺襞因長時間受到夾擊而發炎,不僅會引起疼痛不適,發炎物質也會對膝關節軟骨造成傷害。

呂紹睿進一步提到,退化性關節炎是全世界人都會發生的問題,造成1/5老年人生活不便,臺灣保守有350萬人有這樣的問題需要求醫,其中有75%不希望換關節,但根據臨牀治療追蹤發現,細胞治療有助改善退化性關節炎。

衛福部在2018年9月6日發佈幹細胞治療特管辦法,開放的6項細胞自療中,包括自體骨髓間質幹細胞治療、自體軟骨細胞治療、自體脂肪幹細胞可治療退化性關節炎、膝關節軟骨缺損。

▲大林慈濟醫院關節中心主任呂紹睿。(圖/記者趙於婷攝,下同)

對此,呂紹睿與訊聯生技合作的細胞治療計劃,替81名「關節鏡軟骨再生促進手術」(ACRFP)的退化性膝關節炎患者進行「自體脂肪幹細胞治療」,詳細記錄病況、收案期程、疼痛及功能量表、治療前後影像及MRI等數據,完成長達一年的完整追蹤治療成效分析,治療結果發現軟骨再生率達到88%。

臺灣公衛專家何美鄉長期有打網球、爬山的喜好,多年來也飽受膝蓋痛困擾,她也特別以患者的身份分享治療過程,她直言,最初就醫時,被說「膝蓋退化的程度,幾乎嚴重到可以換人工膝蓋了」,但在接受細胞治療後,疼痛狀況明顯改善。

呂紹睿強調,「退化」兩字就是最大的迷思,主流觀念認爲軟骨不能再生,導致大家認爲無法治癒,但根據近30年的臨牀研究和基礎研究證實,退化性膝關節炎其實並不是退化和老化,9成以上是內側皺襞產生的內側摩擦現象經年累月磨損破壞軟骨所致,不同病程的患者都能透過診斷擬定適合的治療方式。

▲何美鄉(左1)今特別出席活動分享治療過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