戲劇《春色寄情人》探討生死學、婚姻觀

劇情摘要

以稀鬆平常的市井煙火爲基調,摻合世間戀人、夫妻、親子、鄰里、閨蜜、職場各種情愫,演繹人與人之間的情感糾葛、牽絆。

圖/pixabay

女主:莊潔,因車禍截肢,也失去了生父。雖有着世上最好的繼父,照顧着母親、自己與弟、妹,但爲了追逐更好的自己,孤身在外打拚,終成爲大城市中的職場精英。

二人在價值觀與漸濃的感情中不斷爭執、拉扯,也在逐漸互相理解與尊重中,以真摯的情愛,治癒彼此身心的「不完美」。

劇中對於生死學的探究與生命意涵的闡述

死亡是最讓人無能爲力的,也是最公平的。每個人的骨灰重量,都是一千八百克到三千一百克,它從不以成功或失敗論英雄,只要存在過,就已經是意義了!

陳麥冬的開場白與結語

每個人都生活在死亡之中,有些人認爲死亡不是生命的結束,而是生命的完成;但大部分人都拒絕談論死亡,也不會預先立下遺囑,或是提前籤屬不予急救同意書,這一切都源於對死亡的恐懼,但毫無準備的死亡,會打亂所有計劃,不再有機會向所愛之人表白心跡,也不會爲親人們,留下隻言片語。所以,越早明白死亡是不可避免的事實,就越能讓我們從容地做好準備。

而他的結尾總是:很多人認爲的開悟,是在任何時候,任何情況下,都能從容地面對死亡,人們常說,來日方長,未來可期,但生命來來往往,來日並不方長,珍惜當下是人生最大的課題。我認爲真正的開悟,是在任何時候,任何情況下,都能從容地活着!

陳麥冬勸慰面對親人死亡的家屬

死亡,只是一場漫長的捉迷藏遊戲,剛離開世界的人,他們的身體既不是殘骸,也不是遺蹟,而是正在歷經某種生命的轉變、孕育和孵化!該離開的總會離開,留不住;生而爲人,只能節哀!

罹患癌症的林奶奶對於死亡的淡然

人哪,不是跨年才倒數的,從一出生就開始倒數啦!我們年紀大了,離終點越來越近,得認,不管是子孫滿堂,還是孑然一身,到最後,其實就是這份孤獨。

麥冬與莊潔的對話

每個人都有厭倦生命的時刻,原因可大可小,但痛苦的重量,卻是一樣的!在死亡面前,每個人都一樣。有些家屬總想用一些特殊的棺木,奇特的骨灰盒,或者是昂貴的墓碑,來證明逝者與衆不同,但其實這些都只是幻象,一旦死亡,人和人之間再無任何區別;只有拚盡全力的活着,才能證明我們的獨一無二。

劇中三代女性的婚姻觀

新時代女性邁入婚姻的看法

莊潔:能跟一個真心喜歡的人步入婚姻,堪比大海撈針。

閨蜜:現在的婚戀市場總認爲,女性條件越好就越挑剔,要麼就是嫁個有錢人,要麼就是嫁事業比自己強的男人,其實根本就不是這樣。

莊潔:本質上是女性心智越成熟,就越需要共頻共振,這和什麼學歷、職業都沒關係,錢更不是癥結,重點是雙方的文明程度,現在早就不是『嫁漢嫁漢,穿衣吃飯』的年代了。我們要的是價值觀趨同,精神上能對話,相處起來愉快的人。

莊潔母親

我們結婚生孩子,其實就像去旅遊景點一樣,同一車人,同一個終點站,然後到站就下車,集體合張影,全都抱持着『來都來了,自己千萬別被落下的那種心情』,就把自己的終身大事給定下來了,有的人過着過着,還真能過出個滋味兒來,有的就過成了悲劇。

麥冬奶奶

男人跟女人如果圖一時之快,廝混、同居是省事,分開的時候也省了很多的麻煩,但是這種一點痕跡都不留下來的關係,不會讓人長進。雖然說經營婚姻,或者離婚代價很大,甚至於肯定會留下一些不愉快的經歷,但這本身就是意義。人這一輩子,要能認真地受傷,認真的服輸,這輩子就沒白活。

時間就像一座橋,每個人都要從這一頭走到那一頭!人哪,平時就是一葉孤舟,總以爲自己漂在河道上哪,想往哪兒漂,就往哪兒蕩,可是一個時代的巨浪捲過來,就會發現自己啥也不是!人生無常,世事難料,人這一輩子,經不起慢吞、細琢磨,因爲不知道明天跟意外,哪個會先來,好好珍惜當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