稀缺的公募QDII額度:易方達、華夏、廣發等21家公司獲批5000萬美元,交銀施羅德、鵬華、華寶等未獲新增

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 黎雨辰 北京報道

在投資者的熱情追逐中,時隔10個月,公募基金終於再獲QDII額度新增。

國家外匯管理局5月31日更新的數據顯示,截至5月末,我國合格境內機構投資者(QDII)投資累計批准額度約爲1678億美元,環比4月底新增22.7億美元,增幅約13.7%。

而在75家擁有QDII業務資質的證券類機構中,本輪共有40家機構再添“源頭活水”,總獲批額度從2023年7月27日末的905.5億美元增至921.7億美元。

證券類機構新增16億美元額度

區別於過往月份中新獲批QDII額度主要流向銀行、保險與信託機構,在5月末,證券類機構成爲了本輪獲批新QDII份額的核心對象,新增QDII額度16.2億美元。

進一步剔除券商及其資管子公司來看,截至今年5月底,54家公募基金公司累計獲批的QDII額度則爲765.2億美元,5月內獲得額度新增的公募則有32家。

據觀察,單家公募機構在月內新增額度的最大值爲5000萬美元,獲得這一最大額度的公募,包括易方達、華夏、廣發、嘉實、博時、摩根等21家基金公司。南方基金緊隨其後,獲得了4000萬美元的新增額度。

包括浦銀安盛、申萬菱信、永贏、建信在內的4家基金公司,則各獲得2000萬美元的新增額度,另有多家公募新獲批額度1000萬美元。

其中,西部利得基金是本輪中唯一首次迎來QDII額度獲批的公募機構,獲批額度爲5000萬美元。

從最新的累計QDII批准額度而言,易方達基金以77.3億美元的額度成爲證券類機構中累計獲批QDII額度最多的機構,同期,華夏基金、南方基金則分別以67.3億美元、59.8億美元的額度位列其後。

整體而言,QDII規模較大的公募機構,此次新獲批的額度也相對較高,但這一規律並不絕對。如交銀施羅德基金、鵬華基金和華寶基金的既有QDII額度分別爲25.2億美元、17億美元和14.7億美元,在行業中排名居前,但本輪並未獲得額度新增。

在國內經濟新常態下,市場風險因素的緩釋和海外多元配置意識的覺醒,促使投資者開始以更廣闊的視野探索全球資產配置的可行性。據中基協數據,2023年7月,我國QDII的市場規模首次站上4000億元人民幣關口。

而截至2024年4月末,我國全市場QDII已達到296只,總份額5621.23億份,總淨值規模4795.35億元。相較去年年末,今年前4個月全市場QDII產品規模則進一步增長625.53億元。

多QDII上調單筆申購金額

在二級市場上,年初以來,以美、日寬基指數爲首的多隻QDII曾接力走高,溢價率居高不下,部分基金溢價率甚至一度衝上40%。對此,有受訪基金經理向記者介紹指出,換匯額度限制跨境市場套利機制的失效,是多隻ETF-QDII溢價的主要成因。

而如今在新一批公募QDII額度下放後,相關產品應聲放開申購限制。6月以來,多隻QDII基金髮布了恢復申購、又或是上調申購限額的公告。

其中在2024年6月3日,華夏基金公告稱,將恢復辦理華夏納斯達克100、華夏標普500交易型開放式指數證券投資基金的申購業務,恢復原因則是“爲滿足投資者的投資需求”。

無獨有偶,5月7日以來一直處於暫停申購狀態的國泰標普500,同樣在本週恢復了單筆金額在5萬元以下的申購交易。

此外,本週內還有華安納斯達克100將單筆限額從2月以來的1000元大幅提升至50萬元、廣發恆生科技將大額申購的限額從去年3月的100萬元上調至500萬元等。

外管局最新審批名單顯示,上述四家公募基金——華夏、國泰、華安和廣發基金,本輪均頂格獲得新批QDII額度5000萬美元,最新的累計獲批額度則分別爲67.3億美元、15.6億美元、23.1億美元和43.3億美元。

不過眼下,更多管理人依然對旗下QDII基金的申購保持着較爲嚴格的限制。5月31日,鵬華美國房地產QDII發佈公告稱,基金將自6月3日起暫停大額申購,人民幣份額限制金額爲100萬元。

同日,富國基金也發佈公告稱,富國亞洲收益債券基金自6月3日起對單日累計金額超過1萬元的申購及定投業務申請進行限制,而在此前,這一限購金額爲20萬元。

Wind數據顯示,截至發稿,在全市場548只QDII(不同份額分開計算)中,處於開放申購贖回狀態的QDII共231只,佔比42.1%,處於暫停大額申購狀態的QDII有250只,暫停申購的則有66只。

在部分業內人士看來,申購的放開或將對於與限購伴生而來的基金溢價高企起到一定緩和作用,不過考慮到實際能分配至單隻基金的額度十分有限,且額度增配對二級市場的作用仍需時間傳導,其效果尚需觀望。

僅從6月3日的市場表現來看,16億美元的總申購額度新增,短期內依然難以充分覆蓋投資者的購買需求。當日,全市場權益類QDII平均折溢價率爲1.77%,較5月30日的1.09%不降反升。其中溢價率最高的QDII爲易方達標普信息科技,該基金溢價率從5月30日的12.99%增至17.15%。

海外市場“多點開花”

Wind數據顯示,截至6月3日,年內全市場QDII整體漲幅已達到4.4%。二季度以來,海外資本市場進一步呈現出“多點開花”態勢,其中又有三大特徵較爲顯著。

一是美股核心科技股的持續大漲。在新一輪AI熱潮的帶動下,Wind數據顯示,投資於美股市場的QDII年內平均收益達7.61%。其中漲勢凌厲的一批產品,又幾乎無一不受益於對英偉達這隻“翻倍股”的重倉。

多家機構指出,在美國經濟軟着陸與金融條件指數延續寬鬆的基準假設下,美股或在中期維度內維持上升趨勢,不過當前美股擁擠度問題依然存在,投資時需謹防權重股大幅回落風險。

不過天風證券在最新的投資策略中表示,自2023年10月以來,標普500成分股中科技七巨頭的總體回報顯著高於其餘股票組合,表明美股在較大的權重股上具有較高的暴露。標普500等權指數與加權指數之比也突破2020年9月的低點一度接近2009年以來的歷史底部,整體反映美股處於擁擠度較高狀態。

二是新興市場相關的股指表現同樣在近期躍至年內高位。

截至6月3日,全QDII市場年內漲幅最高的基金是建信新興市場優選,增長率高達25.27%。從一季報來看,儘管基金今年大幅上調了美股的市值佔比,因而漲幅也受到英偉達的帶動,不過基金的第一大重倉股SK海力士,仍是一家主要從事半導體存儲器的生產和銷售業務的韓國公司。今年以來,該個股以36.61%的漲幅,同樣對基金業績的上行做出了重要貢獻。

在東南亞市場方面,自6月3日起,目前國內唯一一隻跟蹤印度市場的主動型QDII——宏利印度股票則小幅上調了申購金額,不過單筆最高依然僅可購買2000元。Wind數據顯示,該基金年初以來的收益爲8.88%。

宏利印度機會股票基金經理師婧指出,在資金配置方面,印度股票正呈現出“外資賣,內資買”的情況,年初至今外資累計流出33億美金,內資持續買入231億美金。“這一現象表明越來越多的印度人開始關注並參與股市投資,爲股市的繁榮發展提供了有力支持。”

當前,作爲宏利印度機會股票業績基準的核心指數——MSCI印度指數目前處於26.1倍的估值高位,但是在師婧看來,作爲全球增長最快的經濟體之一,從長遠來看,印度股市仍然具有巨大的發展潛力和投資機會。

此外,國內唯一投向越南股市的天弘越南市場,年內收益則爲5.19%,跑贏全QDII市場的平均水準,該基金目前處於開放申購狀態,今年一季度份額增長約1.3億份。

三是港股QDII自2024年4月下旬起曾迎來反彈,不過近期重新回調。根據Wind統計數據,4月21日至5月17日,恆生指數累計上漲21.03%。爾後隨外資獲利了結,5月20日以來,市場重新回到震盪模式。

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注意到,憑藉着前期的反彈,一批港股QDII的年內回報也重歸市場前列,如大成港股精選年內收益已經達到18.34%。不過由於本輪牛市以科技線爲主,並未惠及全部賽道,因此在全市場中,年內仍有多隻生物科技、醫療、創新藥等行業類QDII虧損在10%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