獵鯊新文化? 530斤大白鯊口咬元寶 搬上宜蘭寺廟祭神

地方中心綜合報導

東海岸接連捕獲大白鯊,甚至捕到1條母肚子裡還懷着9條鯊魚寶寶,讓保育團體出面呼籲,不要再獵捕大白鯊。只是「鯊魚」在東海岸似乎成爲特殊的符號象徵,宜蘭結鄉寺廟做醮,一位從事海產業信徒拿出數十隻的大小鯊魚做供品,一條530臺斤的鯊魚,血盆大口裡就這麼放了元寶,取代傳統的豬公祭神

就爲了要與衆不同,海產業的周先生特別拿 530臺斤的大白鯊(上圖/東森新聞)來敬神,鯊魚尖牙利嘴,而且長度之長,連3名小朋友伸長手都還不夠瞧,仔細一看,桌上擺得滿滿滿,除了數十隻大大小小的鯊魚,還有大𫚉魚,小朋友好奇心被挑起,小手忍不住在魚身上摸啊摸。

臺東捕到罕見的巨口鯊後花蓮漁民於11月2日捕捉1000公斤重的大鯊魚,捕獲地點岸邊僅300公尺,連岸單位都捏了把冷汗臺灣動物社會研究會指出,大白鯊(great white shark)、姥鯊(basking shark,象鮫)和鯨鯊一樣,都是已被華盛頓公約組織(CITES)列爲應予保護的物種

東海岸陸續捕獲大白鯊、巨口鯊,其中一隻已懷孕的大白鯊,腹中9只小鯊還來不及出生就成了「標本」。動保團體表示,鯊魚攻擊人類機率車禍還低,爲大白鯊、象鮫、巨口鯊請命,呼籲漁業署比照鯨鯊列入禁捕名單

也有讀者投書《ETtoday新聞雲》指出,臺灣應慎重對待瀕絕的動植物或陷於困境瀕臨絕境的動植物,但捕鯊的漁民們也沒犯什麼錯,他們以捕魚爲業,政府既未明令禁捕巨口鯊與大白鯊,那麼他們捕獲鯊魚就無罪過可言。

保育團體11月21日舉行的記者會中,就大大的寫出兩行字,「如果海洋沒了鯊,人類無異是自殺」,藉此點出鯊魚在海洋生態中的重要性,呼籲漁業署比照鯨鯊列入禁捕名單。宜蘭五結鄉這次用鯊魚取代豬公祭神,儘管吸引了許多民衆目光,但這如果引起東海岸其他的寺廟模仿,恐怕會對已經相當危急的大白鯊生態,帶來一波新的浩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