呷哺呷哺遭二股東清倉 2022上半年虧損同比擴大459.95%
近日,呷哺呷哺股價先後經歷了大漲與跳水,1月9日盤中一度漲超10%後,其股價於次日交易日下跌近8%,報9.11港元,成交量有所擴大,成交金額爲20.13億港元,總市值98.95億港元。自去年11月至今的2個多月內其股價漲幅已累計超120%。
值得注意的是,呷哺呷哺市前現兩宗大手成交,涉及1.47億股,每股均價9.25港元,涉資約13.59億港元。有消息稱,合作了10年的二股東清倉拋售其持有的1.47億股全部股權,套現退出。
對此有業內人士表示,該運作均屬於投資項目正常操作。但也有人認爲,這會在市場中造成一定負面情緒,競爭加劇下,業績連年虧損的呷哺呷哺股價不排除已是階段性高位的可能。
逢高必出 二股東清倉
據悉,呷哺呷哺因日前股價跳水引發關注,其早盤低開超7%,報9.14港元/股。但就在1月9日,其盤中高見10.26港元,創2021年5月中下旬以來新高,自去年11月至今的2個多月內其股價漲幅已累計超120%。業內猜測,呷哺集團股價下跌與其股東售賣股票的消息存在較大關聯。
交易所文件顯示,呷哺呷哺第二大股東泛大西洋資本集團(General Atlantic,下稱“GA”)旗下的General Atlantic Singapore Fund Pte.(下稱“GASF”)通過大宗交易悉數配售所持的1.47億股;配售價格在每股9.25-9.30港元,較前一交易日收盤價9.88港元折讓5.9%-6.4%。GASF本次套現金額約爲13.6億港元。
此次清倉前,創始人賀光啓持股41.70%,二股東GASF持股13.56%。
公開資料顯示,呷哺集團於1998年11月正式成立,1999年在北京西單明珠開設第一家餐廳,2008年11月獲英聯投資注資5000萬美元,並於2014年在港股主板上市。而GASF總部位於新加坡,專注於投資亞洲成長型企業。
據瞭解,2011年因證監會提高餐飲企業上市門檻,衆多明星企業如俏江南、廣州酒家、小南國等相繼擱置IPO計劃,於港交所上市的小肥羊也被肯德基母公司百勝集團收購。餐飲行業投資將至冰點。
在此境況下,GASF於2012年12月從原投資方英聯投資接受轉股。於2017-2021年間,GASF又陸續投資了資了字節跳動、喜馬拉雅和本站雲音樂、叮咚買菜和話梅、Ping Pong和% Arabica咖啡等諸多企業。
GASF陪伴呷哺呷哺長跑的10年間,呷哺呷哺門店從2012年的300家猛增至2021年的1024家,上市後基本以每年100家左右的速度增長。在高速發展中後期,GASF開始逐漸在高位減持套現。據報道,呷哺呷哺上市之初,GASF持有3.41億股、持股比例32.32%。2017年四季度和2018年一季度分兩次減持,持股比例降低至19.47%;2020年第四季度進一步減持至13.6%。其中2018年初GASF配售出售價格爲13.65-14.10港元,套現約1.2億美元,從這些年的股價走勢看,幾乎都在高位或最佳時機拋售。
業績連續下滑 門店擴張不止
股權變動之際,呷哺集團對外表示,從全國市場看,業績正在全面復甦中,2023年,將繼續啓動全面擴張戰略,全年在國內和海外計劃新開門店超240家。
雖然呷哺呷哺的擴張計劃在繼續,但其過去三年間的業績卻呈現下降趨勢,呷哺呷哺品牌收入下滑25.6%。受疫情影響其2022年上營收大幅下滑了43.1%,其子品牌湊湊近三年收入複合增速達39.83%,但今年表現也不樂觀,上半年業績下滑9%。湊湊增長貢獻低於呷哺呷哺業務削減力度,此外湊湊今年業績不及預期,致使上半年整體業績下滑29.2%。
值得注意的是,2022上半年,呷哺呷哺虧損2.80億元,同比擴大459.95%,關店37家,呷哺集團經營門店較上年1024家縮減至1008家,其中呷哺呷哺810家、湊湊198家。呷哺集團曾表示,2022下半年將加速完成擴張計劃,計劃新增門店100家。
據瞭解,2021年呷哺呷哺迎來上市後首次虧損,虧損額爲2.93億元,上年同期盈利49萬元,同時現金流減少還大舉關店229家。實際上,呷哺呷哺自2018年實現利潤4.62億元后,業績便開始持續走低。其中,2019年利潤爲2.88億元,同比下滑37.71%;2020年利潤爲0.02億元,同比下跌99.36%。其在財報中也多次表示,持續不斷的疫情導致部分餐廳無法正常營業,是公司業績急劇下滑的主要原因。
未來發展方面,機構看法也不盡相同。國金證券表,呷哺呷哺核心看點爲α層面困境反轉+β層面疫後復甦帶來業績、估值修復,預計22E~24E歸母淨利-2.4/3.2/6.5億元,目標價9.7港元,首次覆蓋給予“買入”。而大摩則在2022年11月予呷哺呷哺“減持”評級,預測股價在未來45天內將跑輸同業表現,或有70%至80%機率發生,目標價3.1港元。該行認爲,呷哺呷哺前景仍具挑戰。
(鄭皓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