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日蛇出沒!農民巧遇毒蛇不驚慌 專家籲不做2事保安全

初鹿陳姓茶農昨晚在茶園發現約80公分的雨傘節。(讀者提供/蔡旻妤臺東傳真)

初鹿陳姓茶農昨晚在茶園發現約80公分的雨傘節。(讀者提供/蔡旻妤臺東傳真)

夏季蛇類頻出沒,臺東縱谷、海線、南迴線農民近期分別遇上毒蛇雨傘節及無毒的赤背松柏根,所幸「人蛇均安」;蛇類專家、退休國立臺灣師範大學教授杜銘章呼籲,只要人類不去踩踏或抓握,多數蛇類都不會咬人。

陳姓茶農說,近期因應夏季高溫必須適時對茶樹補充水份,避免枯萎,因此他昨天夜間到園裡觀察茶樹及土壤溼度,正在準備工作時竟遇到約80公分的雨傘節出來乘涼,他說,因佩戴頭燈、視線清晰,及早發現這條毒蛇,他在園中靜靜觀察直到雨傘節離去,人蛇均安。

太麻里陳姓農民近日在工作返家途中,在路上救起1條無毒的赤背松柏根,「曾經上過捕蛇的課,發現牠的背上特徵是紅色因此知道牠無毒」,因牠在馬路上爬行容易被車子輾過,徒手抓起後先帶回家,再找尋有水源適合處野放。

杜銘章說,雨傘節屬於個性溫馴的毒蛇,帶有黑白相間的紋路,相當好辨識,但有人會將雨傘節誤認爲白梅花蛇,雨傘節蛇頭部全黑,身上的白色環紋較黑色細、紋路較平整,不像白梅花蛇的條紋周圍呈現鋸齒狀。

杜銘章指出,赤背松柏根雖無毒,但比較兇,應避免用手拿,牠們的牙齒像鋒利的刀片,以便切開爬蟲類的蛋,所以被咬時不像其他的蛇,只是刺了一個小洞,而是像被刀片劃開一道切口,「雖然無毒,被咬卻疼痛許多,在手上抓愈久,被咬的機會愈大」他強調,大多數的蛇只要不去踩踏或抓握,都不會咬人。

海線民衆在路上發現遭路殺的雨傘節。(讀者提供/蔡旻妤臺東傳真)

海線民衆在路上發現遭路殺的雨傘節。(讀者提供/蔡旻妤臺東傳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