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代愛情更多元 紐時專欄集結出書
安海瑟薇出演Amazon Original推出的《摩登情愛》影集。(美聯)
什麼樣的故事纔算是愛情故事?《紐約時報》的熱門專欄「現代愛情」,自2004年開始向素人收集真實的愛情經歷。無論是交友軟體、多元成家、跨齡戀愛、中年失婚到晚年戀情,爲這個時代的人際關係留下重要的見證。專欄除了延伸出Podcast節目,亞馬遜更將專欄改編成影集,由安海瑟薇等明星主演,大受歡迎,42篇故事集結成《現代愛情》,臺灣由新經典文化出版。
每年要讀約9000篇來稿,專欄主編丹尼爾.瓊斯如今被視爲男版的《慾望城市》凱莉.佈雷蕭,閱「愛」無數,他在《紐時》的採訪中表示,「爲何愛情故事永遠看不膩?因爲愛始終是一道難解的謎,不太可能『學完了』從此就一帆風順,不是練到一定等級就能免疫於無法滿足的慾望和無法避免的傷痛。」
改編影集中,安海瑟薇飾演〈接受我,接受每一個我〉的躁鬱症主角,在躁期與鬱期反覆間企求愛情,試圖安頓疲憊的身心。〈最後一圈,人生更甘甜〉描述一段70歲和80歲的遲暮之愛,與隨之而來的失去。〈記者化身邱比特〉則描述一位記者偶然在採訪中幫一位交友App創辦人重尋摯愛。每個故事篇幅不長,有喜有悲,卻都是現代愛情的切片。
瓊斯在書中表示,他不希望徵集的文章都是浪漫愛情,「人爲了與人親近,用盡畢生力氣,我們希望這些故事不但能探索愛的光明面,也探勘黑暗面,汲取其中的痛苦與歡樂。」
專欄最初源自瓊斯與妻子編着的兩本散文集《家中的潑婦》(The Bitch in the House)和《沙發上的混帳》(The Bastard on the Couch),蒐集真實男女故事,在家庭、婚姻經驗中大吐苦水。《紐時》從中得到靈感,收集個人真實書寫的「現代愛情」專欄由此誕生。
現代的愛,與過去的愛究竟有什麼不同?瓊斯表示,某方面來說,現代的愛與過去的愛一樣,都是關係的連結與責任,但現代的愛形式更加多元,無論是跨種族、跨信仰,無論代理孕母或領養關係,過去對愛情、家庭或關係的刻板想像,如今都不再是重點。
瓊斯認爲,在這些故事之中,最動人的元素反而是「脆弱」,人爲了與他人連結付出代價,「不願讓自己受傷,就不可能與他人產生連結。」力道最強的故事,通常伴隨重大事件,像是中年婚姻卡關、失去摯愛等等,雖然故事裡少有玫瑰或親吻,依舊是不折不扣的愛情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