舌尖騙局!紐時專欄作家:多力多滋預言所有食物的未來

▲《紐約時報專欄作家馬克史蓋茲克,在新書舌尖上的騙局》揭發「假的」變成「真的」的加工食物秘密,面對加工品和真正的天然食材,他強調,人的敏銳味覺其實具備分辨這兩者差異能力。(圖/時報出版提供)

生活中心臺北報導1962年,一次家族旅行,讓美國知名食品公司菲多利的行銷副總魏斯特和墨西哥玉米片相遇。火烤過的酥脆口感,讓魏斯特留下深刻的印象,他認爲墨西哥玉米片將是菲多利公司的下一個暢銷產品。當魏斯特回到公司,興沖沖對大家宣佈這個點子,他的同事對此卻興趣缺缺,並質疑:美國人已經有了完美的玉米片,幹嘛還要墨西哥玉米片?他們連吃都不想吃。但魏斯特對墨西哥玉米片的未來深具信心,他繼續發展概念,並幫它取了一個非常墨西哥化的名字,叫做「多力多滋」(Doritos),意思是「小片黃金」。這次他的提案通過了。目前爲止,美國有14種口味的多力多滋玉米片。每天在世界各地都有千萬根手指沾上了黏黏的橘色調味料。每秒鐘,這些手的主人體驗到難以抵抗的慾望,想要把手一直伸進袋子裡,鹽味脂肪香料的無敵組合,讓無數的神經元興奮起來,一如在包裝袋上大肆吹噓的:「酥脆好吃,讓人忍不住一口接一口。」是什麼讓原本只用鹽調味的玉米片走到今天沾滿調味香料這步的?《紐約時報》專欄作家馬克.史蓋茲克,在新書《舌尖上的騙局》,揭穿加工食品味道的秘密:多力多滋不只預言了零食的未來,也預言了所有食物的未來。每種食物吃起來已經「不像自己」了,而像「我們想要它吃起來」的樣子,這就是所謂的「多力多滋效應」。

面對加工品和真正的天然食材,馬克.史蓋茲克強調,人的敏銳味覺其實具備分辨這兩者差異的能力。拒絕被多力多滋效應、化學添加物綁架,我們能從注意食材的來源開始。對食材的上下游付諸更多的關心,支持小農、以自然方法飼養、種植的肉品蔬果。認真看待每天吃進的食物,找回真味道,我們能吃得更好、活得更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