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可不是裝置藝術!是關島原住民智慧
關島北島拉提石公園,內存八支拉提石石柱,長得像酒杯的拉提石,上方石帽是珊瑚礁,下方石柱是石灰岩,這種石柱是關島原住民查莫洛人建造房子的地基,在古代要如何將不同的石塊切割與堆疊,至今仍是個謎,而早期住海邊的查莫洛人多以木頭當作蓋房子原料,因此使用石塊當作建築物地基的人,則代表是有身份地位的人。
▲拉提石公園八支石柱
關島北島拉提石公園內,立有八支從關島南部籤移過來的拉提石石柱,這可不是裝置藝術,而是早期關島原住民查莫洛人蓋房子的基石,這八支拉提石石柱兩兩相對並排豎立,平均高約2.5公尺,上方是珊瑚礁組成的石帽,稱作Tasa;下方是火山岩組成的石柱爲Halagi,石帽與石柱密不可分相當堅固,半圓形的石帽與石柱一凸一凹密合,有避震的功能,建築技術沿襲自菲律賓呂宋島北部山區原住民部落建築技術,接着查莫洛人會在石柱上方蓋上樹葉和木頭,足以遮風避雨,而拉堤石形似酒杯的柱狀設計令人印象深刻。
▲拉提石上方珊瑚礁石帽
▲拉提石下方石灰岩石柱
早期住海邊的查莫洛人使用這種石頭當作蓋房子的地基,據說可以防蟲、防潮、還可以將捕魚的小船綁在柱子上停泊,石頭數目越多代表社會階級越高,因爲一般民衆的房子地基,僅只用在木頭架高而已,因此房子的地基材料,也是社會階級的象徵之一;有些拉提石建築是guma'uritao,即當地語言的「男人之屋」。這類型的房子,通常是做爲男人會所及學者的生活區,而其他拉提石建築,也被拿來當作獨木舟儲放處,或同時是獨木舟的建造所。
▲拉提石特寫
由於石柱上下兩塊是由兩種不同材質組成的,在物資與器材較缺乏的古代社會,查莫洛人是如何將大石頭切割成適當尺寸的呢?又是如何將石塊與石柱兩者結合在一起的呢?這些問題到現在還是個謎,但是也證明了古人的智慧與技術發展一點都不輸給現代社會,只是大環境改變或是天災破壞…等因素,造成這些古人智慧無法流傳下來。
▲拉堤石平均高約2.5公尺
▲拉提石公園石柱羣
如今這八支拉提石就佇立在公園內,雖然是歷史文物,但並沒有設立圍籬隔離人羣,讓大衆能更親近關島歷史,也就更有興趣去了解這些歷史故事了。
▲公園內未設圍籬,民衆可近距離欣賞拉堤石
▲俏皮主持人與拉堤石合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