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祖先許願求神蹟?《還陽記》詼諧演出人間、陰間無差異

▲死亡,是否就代表着解脫?這些在人間沉重負擔,是否就再也不用面對了呢?(圖/翻攝自進港製作粉絲專頁,下同。)

生活中心綜合報導

你相信人死後會下地獄嗎?下了地獄之後,有沒有可能要面對的是更艱難的生存環境呢?由「進港浪製作」推出的《還陽記》,要透過「魯蛇男子」及「黑白無常」的互動,讓大家瞭解到「死亡」並不一定是種解脫,在人間要面對的問題,到陰間後不僅逃避不了,也可能會變成更沉重的負擔。

由「進港浪製作」最新推出的《還陽記》中,「大亨」是個收入大約20K、沒車沒房沒女友、認爲死後就是解脫的「魯蛇男子」,「阿達」則是因經濟緊縮、裁減人力只剩一位的「黑白無常」,透過他們兩人來說明,人間和陰間的差異其實並不大,例如:在人間努力工作養父母養女友養寵物卻沒錢養自己,在陰間可能有18代祖宗等着你來養;在人間車子房價高、只能住的起露天雅房,但其實靈骨塔房間小、室友多,三不五時就有人敲你的大門說要見你。

除此之外,《還陽記》也以幽默的方式敘述祖先常接收後代子孫的各式願望,但這些願望聽起來都像是希望能展現神蹟:愛賭博的人要你保佑發財、愛抽菸喝酒吸毒的要你保佑健康、愛劈腿的要你保佑不被抓包、愛吃宵夜的要你保佑不會變胖、不讀書的要你保佑有考運、他繳白卷要你顯神蹟讓它變成九十分。

「進港浪製作」透露,在蒲松齡的《聊齋志異‧考城隍故事中,在那個時代裡,出身布衣的清貧學子都將科舉考試視爲唯一出路,因爲只有這條途徑,可以助他們脫離原來的社會階級、躋身上層;可是來到現代,在這個資本主義全球化的時代,過去的官民之間,以上治下的階級觀似乎隨着民主進程消失了,但有另外一種主宰着全球性的階級,隨着資本主義的發展,在我們不知不覺當中,改變了我們的社會結構價值觀。

「於是,我們這個世代普遍產生了一種迷惘或困頓。」進港浪製作也說,即使大家努力工作賺得了生活所需,在所剩不多的工餘時間,也再沒有力氣去思考自己工作的價值或目的何在,沒有心神規劃自我實踐的方向,沒有空閒進一步推敲我們人生的價值何在,「一整個世代着迷於物質財富的追求,而且對其他這麼多事情無所謂,養出了這個世代的我們。」

面對這樣龐大而單獨個體似乎無法解決的境況,進港浪製作希望在大家看戲發笑之餘,給自己片刻喘息的空間,「最理想狀況,是能夠有更多人在看戲之餘,回到我們的日常生活之中,開始找尋我們人生裡,是否還有些其他不同生活樣貌可能性?」透過魯蛇男子及黑白無常的角度,《還陽記》一劇更希望人們能夠了解到,「活人對活人雞巴,活人對死人更雞巴,『與其被雞巴,不如雞巴人』」,所以好好活着吧,大家都值得更美好的人生!

※更多關於《還陽記》的售票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