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安通報18件近百名學生被騙 刑事局揭「無卡分期詐騙陷阱」

警方提醒無卡分期詐騙手法。(翻攝照片/林鬱平臺北傳真)

日前中部多名大學生遭無卡分期貸款詐騙,經教育部清查目前已有11所大學,校安通報18件近百名學生遭到3C產品分期付款詐騙,警政署除立即將犯嫌逮捕送辦外,更呼籲學生與民衆提高警覺,先享受後付款(Buy Now Pay Later, BNPL)是一種高張力擴增貸款,千萬不要任意簽署合約,以免幫別人衝業績,卻自己面對貸款催帳。

警方表示,無卡分期是一種高張力擴增貸款,綁定個人信用並簽定契約,造成誰簽名就擔負責任,千萬別輕信好康資訊,更盲目簽署合約。無卡分期詐騙雖非大專校院年齡國人常見高發詐欺犯罪手法,整體被害金額亦不高,但因涉及多名學生被騙,影響社會治安甚鉅,提醒民衆慎防留意。

警方指出,BNPL(Buy Now Pay Later,無卡分期、先買後付)付費模式,是當現金不夠的「消費者」向「商家」購買產品,商家便將產品提供消費者,但不會跟消費者收錢,而是直接跟「BNPL業者」收取款項,意味「消費者」等同先跟「BNPL業者」借錢買東西,之後再透過分期返還機制還款。

然而業者向消費者收取比銀行更高的利息,或是在消費者逾期繳款後收取違約金;也會有BNPL不對消費者收費,而向商家收約4%-5%的手續費情況;而此機制往往存在隱藏費用、缺乏透明度且沒有進行適當的信用審覈,透過廣告鼓勵消費者在多個網站上使用這些計劃進行多次購物,累積無法償還的債務;提醒民衆消費簽署任何文件契約前要充分詢問確認包含合約上誰需承擔債務義務?確認產生債務,還款期限爲何?若產生滯納金由誰負擔等問題。

刑事局提醒,各類詐欺犯罪手法層出不窮,非近期高發詐欺類型仍可能被詐團重新包裝運用,爲強化學生識詐宣導工作,刑事局製作「無卡分期詐騙」手法說明及案例研析宣導圖文影片,提供推廣運用;相關的詐騙的手法在165反詐騙官方網站及165反詐騙LINE上都有介紹,有任何疑問可撥打24小時165反詐騙諮詢專線查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