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飛象》登臺美票房冠軍 當年差點被戰火埋葬

電影小飛象》近日改成真人版電影,不過原版動畫差點成爲二戰犧牲品。(圖/迪士尼提供)

迪士尼經典改編的真人版電影《小飛象》,在溫情催票下,首周開出好成績全臺累積約2,386萬,北美票房成績更亮眼榮登本週臺美票房冠軍。不過當年第一版動畫問世時,美國隨即被捲入第二次世界大戰中,也讓《小飛象》差點埋沒在戰火中。

電影《小飛象》近日上映,首周登上臺灣、美國票房冠軍。(圖/迪士尼提供)

「小飛象」描述在馬戲團內誕生的小象,由於耳朵奇大怪異,成爲團員動物們嘲笑的對象,象媽媽也爲牠心疼不已,比正常象只更大的耳朵最後卻成了牠的特色,因爲牠揮動耳朵就能夠飛起來,反倒變成馬戲團內最受矚目的新焦點卡通動畫版本是要教育小朋友「天生我材必有用」,不要排斥和一般大衆看起來不一樣的人,片中也充滿了親情友情感人橋段,成爲數十年來都被視爲迪士尼最具代表性的動畫長片之一。

《小飛象》原版在民國36年在臺灣上映。(圖/迪士尼提供)

而真人電影版的《小飛象》劇情敘述一名從戰場回到馬戲團工作男人,他渴切在妻子過世、自己斷了一條手臂情況下,證明自己的價值,也急於與兩個兒女建立親密情感。此時,馬戲團卻誕生了一頭有着大耳的奇異小象,當小象用牠的耳朵飛上了天,馬戲團裡的各種人性開始運轉,包括善惡對抗、商人貪婪本性也都展露無遺,當每個人積極找到自我時,小象回到母親懷裡的路,竟是如此艱難。

不論是真人版電影或是動畫版電影,都在傳達天生我材必有用與親情梗。(圖/迪士尼提供)

《小飛象》雖然是改編1941年迪士尼的經典動畫作品,卻充滿提姆波頓怪誕卻不失溫情的個人風格。從馬戲團裡光怪陸離的異類和各種華麗表演,再到細緻的服裝及瑰麗色彩運用,都可以捕捉到導演對《小飛象》的熱情和執着。